校友力量助力“双一流”建设:从捐赠到合作的全方位支持
校友力量助力“双一流”建设:从捐赠到合作的全方位支持
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双一流”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国务委员谌贻琴表示,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应对国际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相比,“双一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校友资源,成为各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课题。
校友资源:大学发展的助推器
校友资源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以克莱姆森大学为例,该校通过设立校友奖项,表彰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激励更多校友参与母校建设。获奖校友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学校,更在教育、研究和社区参与等多个层面做出贡献。
在教育领域,校友的成功故事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如克莱姆森大学的获奖校友Lambert “Bert” McCarty,在草坪科学领域的卓越研究,帮助无数后辈在这一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成就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声誉,也为克莱姆森大学在农业领域的学术地位增添了光彩。这样的成功故事,正是对在校生最好的激励,让他们看到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的价值。
校友们在研究方面的贡献同样显著。Aaron Wood作为南卡罗来纳州农业部的助理专员,致力于推动农业教育和实践的发展,他通过与克莱姆森大学的合作,促进了学术界与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也为大学的研究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区参与方面,年轻校友Addie Stone积极参与母校的讲座和活动,鼓励其他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的参与感,使得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校友们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大学的声誉,也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的求学之地。
校友捐赠:提升学校实力的关键
校友捐赠是校友资源中最直接的体现,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范德比尔特大学为例,其发展与校友关系(DAR)团队致力于建立与校友的长期合作关系,强调捐赠对学校教育和研究项目的重要性。校友们的捐款不仅用于奖学金的设立,还涵盖了教授职位的增加、住宅学院的建设、体育设施的改善以及前沿研究的资助。例如,最近一位匿名校友承诺匹配其他校友的捐赠,最高可达2000万美元,用于提升篮球运营中心和训练设施。这一捐赠不仅展示了校友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训练和学习环境。
在中国的“双一流”高校中,校友捐赠已成为提升学校实力的关键力量。据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统计,截至2021年6月,中国高校累计接受校友捐赠总额高达427亿元。其中,清华大学累计接受校友捐赠总额达47.2亿元,位于榜首;北京大学获捐41.97亿元,居第二;武汉大学以30.43亿元位居第三。
案例分析:校友捐赠助力“双一流”建设
近年来,中国高校迎来了一波校友捐赠热潮,多位企业家校友的大额捐赠引人注目。
2024年8月,南开大学迎来两位重量级校友捐赠: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与CEO梁汝波共同捐赠人民币2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南开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并非张一鸣首次回馈母校,早在2019年,他就设立了“南开大学创新基金”,并捐赠1亿元。此外,他还向芳梅教育发展基金追加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家乡龙岩市的教育事业。
2023年11月,武汉大学举行建校130周年大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捐赠13亿元人民币,创下武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纪录,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
2021年3月,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永新向北京大学捐赠10亿元,刷新了北大建校以来获得的单笔最高额个人捐赠纪录。在此之前,李永新已经给北大捐赠了1.8亿元,再加上此次捐赠,李永新累计给北大捐赠了11.8亿元。
结语:校友力量与“双一流”建设的良性互动
校友资源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友捐赠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更重要的是,校友的成功故事激励着在校学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声誉。这种良性互动,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