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塘鱼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养殖新模式
宁波塘鱼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养殖新模式
宁波市作为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悠久的水产养殖传统。然而,在有限的养殖空间下,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宁波市水产养殖业概况、塘鱼养殖产业现状、绿色发展措施及成效等方面,探讨宁波市在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宁波市水产养殖业概况
宁波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22年宁波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5.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4.2万吨,占总产量的51.2%。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7.5万公顷,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梭子蟹、大黄鱼、塘鱼等。
塘鱼养殖产业现状
塘鱼作为宁波市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市水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根据宁波市整体水产养殖情况可以推测,塘鱼养殖业在宁波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为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宁波市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大行动”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五大行动”项目
2024年,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区县开展“五大行动”项目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9家单位的项目获得立项,涉及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中华鳖等多个品种的养殖技术提升和示范。项目内容涵盖养殖模式创新、尾水处理、用药减量等方面,旨在推进水产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鄞州区出台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方案提出,要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补贴范围包括21大类45个小类120个品目,重点支持粮油生产机械、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装备。
创新养殖模式
在有限的养殖空间下,宁波市积极探索创新养殖模式,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循环水养殖
奉化区巧用循环水养殖生态“鱼”,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同时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态养殖模式
宁海县探索半循环式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技术,通过构建多营养层级的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优化,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成效与展望
通过实施“五大行动”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宁波市在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尾水处理技术日益成熟,用药减量效果明显,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宁波市将继续推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水产养殖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健康、持续、安全的方向发展,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