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可改,万般皆可革丨探析王莽新朝改革对各阶层利益的影响
无事不可改,万般皆可革丨探析王莽新朝改革对各阶层利益的影响
王莽在公元8年建立新朝,推行了一系列以“复古改制”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改革。这些改革虽然旨在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但最终却导致了新朝的覆灭。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王莽改革对各阶层利益的影响,以及这场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西汉末年的政治环境
平民阶层的困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的衰亡往往与平民阶层的生活困境密切相关。西汉末年,平民百姓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据《汉书》记载,汉宣帝在位后期就曾指出“民多贫”。到了汉元帝时期,由于其柔仁宽宏的执政风格,政治腐败加剧,平民生活水平急剧下滑。汉哀帝时期,鲍宣在奏疏中总结了当时百姓的悲惨处境,提出了著名的“七亡七死”:
鲍宣指出,当时的百姓苦于水旱灾难、赋税沉重、贪官污吏、豪强蚕食、徭役频繁、战争连年、盗贼抢劫,是为“七亡”;酷吏杀人、狱治刻薄、陷害冤枉、盗贼害命、饥岁饿死、瘟疫流行,是为“七死”。可见当时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豪强阶层的蛮横
西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的势力十分强大,对王朝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汉书·货殖传》记载,汉元帝时期,豪强大族为所欲为,掠夺百姓财富的情况数不胜数。王莽在取代西汉后也指出:“汉降低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而且经常降低、减免赋税,但是豪强大族欺凌百姓,肆意抢夺。名为三十税一,实际上却是十税其五。”可见平民百姓的艰难处境。
自汉武帝开始,官僚阶层与豪强阶层一同崛起。到了汉昭帝、汉宣帝时期,豪强大族基本控制了西汉王朝的官僚队伍。因此,在西汉后期,豪强大族即是官僚,官僚即豪强大族。朝廷对豪强阶层的限制建议,常常在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中无法实施。豪强大族手握大量土地,土地兼并严重,平民百姓无田可耕,只能卖身以求生存,这又进一步恶化了王朝的情况。
此外,豪强大族阶层还屡屡对已施行的禁令作出挑战,并且常常迫使皇帝不得不放松禁令。如汉宣帝即位后,夏侯胜就在朝堂上怒斥汉武帝:“耗尽民力、奢侈无度,以至于天下空虚,百姓流离失所,死亡的超过半数。蝗灾大起,赤地数千里,乃至百姓以人为食物……”希望放开对酒水的专卖,而汉宣帝最后也不得不答应这一请求。
王莽改革与各阶层的反应
经济改革
新莽王朝几乎全盘继承了西汉末期的社会环境,王莽也早就注意到了平民阶层的困境,故而王莽即位后的头一件事就是解决西汉时期无法动摇的豪强大族阶层,缓解社会上财富大量聚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
王莽于是禁止了豪强大族对土地、奴隶的买卖,宣布:“自今以后,天下所有的田都改叫‘王田’,奴婢改名‘私属’,全部都不可以买卖。一家之中男口不满八人,但是拥有的田产超过一井的,全部分给九族或者邻里乡人。曾经没有田产,现在应当得到的,按照制度分配。”
同时,还颁布了六筦制度,以求在农业和工商业上一并限制豪强大族阶层的势力。而且王莽还对钱币进行了数次改革,采用以劣质货币兑换相对优良货币的办法,逐渐将豪强阶层原先所拥有的财富收回。
但是,这些看起来“高明”的决策,却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首先,对制度的执行者们是极其腐朽的一支官僚队伍,并且这支官僚队伍中,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小吏,无不与豪强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样的政策改革需要这样的官僚队伍来执行,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王田制推行后,因为没有具体的执行制度,其可操作性极大,官吏们欺上瞒下,愚弄百姓,使百姓深受其害;六筦制度的设立,又导致富商大贾与官吏勾结,在得到限制后,仍然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姓的剥削;
朝廷派出官员前往地方督察,这些官员又依仗着自己的权势,引起了地方上的进一步混乱……任用这样一支腐败无能,无法无天的官僚队伍,就注定了一切的改革都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除此之外,王莽的经济改革虽然声称是维护百姓的利益,但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百姓。以“王田制”举例来说,它的内容,看似十分理想,但却仅仅只是限制了田地与奴隶的买卖,至于贫苦、身无分文的百姓在这之后如何存活下去,王莽却没有推出与之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结果直接导致了新政一推出,反而将穷苦到只能卖出田产、家人的百姓推向了死地。这样一来,这些百姓为了维持生存,只能铤而走险,与豪强大族私下交易,卖出田产、家人。“王田制”就这样,无论是上层豪强还是底层百姓、明处还是暗处,都失败了,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除此之外,允许贫困百姓借贷,但是利息极高;追求制度的完善,几乎一切都要收税;货币的缩水,也伤及到了普通的百姓……这一系列改革,无不是打着“慧民”的旗帜,使无辜的百姓遭受了无法承受的苦难。
对外政策的失误
除了经济政策的失败之外,王莽“无事不可改,万般皆可革”的性格,也导致了其承受了外交上的巨大压力。始建国元年(即公元八年),王莽改四方夷狄称“王”者皆为“候”,后来又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
又改为“恭奴善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这些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改革,除了恶化新莽王朝的外交形势之外,没有其他哪怕一点的益处。
故而从始建国二年(即公元九年)开始,新莽王朝陷入了严重的边患问题。严重的边患,频繁的战争,进一步加深了百姓的苦难,以至于出现了《汉书》中“数年之间,野又暴骨”的残忍场面。所以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中指出:“新莽的混乱,从对匈奴的讨伐时就开始了。”这一评论,不可谓不深刻。
总结
王莽在一片欢呼与歌颂中,夺取了西汉的天下,建立了新莽王朝,从此开始了他的“复古改制”之路。然而,正是因为新莽王朝并非是从暴力革命之中孕育而出的朝代。
对前朝的积弊,无法做出彻底的清肃,并且全盘继承了西汉末年政治的疲软、吏治的腐败、百姓的困苦等等一系列的环境。从而导致在改革的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使之不受到损害,出现了对平民阶层的进一步剥削和欺压。
而百姓们也受够了苦难和压迫,终于在王莽篡汉的十几年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王莽以及他的新朝,伴随着那支由西汉继承而来的,极其腐朽的官僚队伍一起,最终被人民的力量彻底打破。
参考文献:
《汉书》
《读通鉴论》
《资治通鉴》
《两汉纪》
《东观汉记》
《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