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里的陈建功故居:见证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的学术人生
复旦大学里的陈建功故居:见证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的学术人生
在复旦大学玖园65号,一栋红瓦黄墙的西班牙式小楼静静地矗立着,这里曾是著名数学家、教育家陈建功的故居。作为新中国科学奠基人之一,陈建功在这栋小楼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岁月,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建功,189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10年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后三次赴日本留学,1929年获得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在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后,陈建功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陈建功来到复旦大学任职。1956年,复旦大学为解决教授们的住房问题,建造了玖园教授宿舍。陈建功便住进了这栋位于国顺路650弄的65号小楼。这是一栋独立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红瓦坡式屋顶与黄色水泥外墙相得益彰,简朴的木质门窗整齐有序地开设在房屋四个立面,彰显出优雅而庄重的风格。
陈建功在复旦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不仅坚持为大学生开课,还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据他的学生回忆,陈建功上课从不带讲义,却总能一气呵成,让人无比钦佩。他对我国实函数论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函数论、三角级数论、复变函数几何理论、函数迫近论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成就。
2021年7月,经过精心修缮的陈建功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修缮后的故居完整地还原了陈建功当年的生活场景,室内楼梯间的扶手、踏板、踢脚线,以及拼花木地板、条形木地板、马赛克地砖等历史原物都得到了精心修复。故居内展示了陈建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吸引了众多师生和游客前来参观。
陈建功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体现了复旦大学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彰显了学校传承科学家精神、弘扬人文传统的决心。这栋承载着陈建功学术生涯的小楼,如今已成为复旦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新一代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