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晚最感人小品《站台》飞溅三大泪点,看你击中没有?
2019年春晚最感人小品《站台》飞溅三大泪点,看你击中没有?
2019年春晚上,受人期待的喜剧小品明星,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看样子,赵本山们这类喜剧明星,独撑一台小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小品日益成为表述时代寓意的新型展示方式。
在这样的小品新观念的框架下,今年春晚小品《站台》的确在催人泪下方面让人猝不及防。
小品把背景放置在飞驰着的高铁边,这样短促的时点,欲展示矛盾与冲突,实在是勉为其难,但这个小品还是非常好的把握了瞬息万变的短暂时间,撷取了非常典型的三个社会层面,来展示一般情况下,只是封闭在宅子中的夫妻关系。
高铁站牵连着千家万户,这一现实的存在肌理,给小品提供了成立的可能。
小品里真正发生矛盾纠葛的是在佟大为、杨紫扮演的一组年轻夫妻之间,而实际上,之前落下车的乘客与一对老夫妻,完全不承担着戏剧冲突的责任,它们在小品中只是耽误着时间,而这个小品,却把时间平均地分配给另外两个角色,只能说明小品 的理念已经发生根本的转移,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喜剧明星的一手撑天的时代宣告结束了,小品也开始力图追求更广阔的社会纵深,来凸现一个各形各态的社会群体的影响力,是如何在一个小品中发挥了互动的关联效应。
小品显然是用一个怕妻子的老爷们的存在,以及一对厮守五十年的老夫妻之间的恩爱情深,才凸现爱情众生相,其创意固然不错,但是,作为小品的冲突方来说,这两组情节的设置,仅仅是过场戏,惧妻男与老夫妻都交待了一种现象,而没有情节的逆转,如果删掉这两个戏份,完全不影响整个小品的逻辑性发展。
尤其是老夫妻这个段落,基本还是沿袭的是蔡明前几年表演过的老年痴呆症的陈旧主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而他们之间的夫妻情深,在小品里也显得浮于表面。
惧妻男这个角色,如果删掉,毫不影响整台小品的意蕴。
而真正让人泪点飞溅的却是小夫妻中的男青年,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在外旅游,但实际上却是母亲用家里的座机打的,其善意的谎言昭然若揭,而“善意的谎言”也恰恰是春晚小品节目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由此,整个小品开始时酝酿的戏剧张力,在此迸发出一个至头关重要的转折点,也由此导致女青年回家取向的根本逆转。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善意的谎言中包含着的无奈的失望,还有为孩子的委曲求全,一个中国母亲的那种即使今天依然不曾减色的忍辱负重心理,得到了全程的凸显。
所以,这里的一大泪点,就是母亲在对孩子的期望而不可得的情况下,无奈的对孩子的谦让。
而紧接着我们看到了女青年瞬间转变了自己只要求回娘家过年的自私心态,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上一辈人善良愿望的回应,这种回应,正意味着上下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的可能,这种“善解人意”的晚辈的回应,与上一辈人带着悲凉感的“善意的谎言”发生冰火两重天的对碰,激起了本小品的第二个泪点。
正当这对年轻夫妻之间在回哪里过年争执宣告破解之后,整个小品,又在最后时刻推出了它的第三个泪点,这就是那一直站在矛盾漩涡的中心点处于调解与赋闲角色的警察,迎来了自己的情感的主场:他与身为列车员的妻子,在短暂的高铁停车的时候,拥有了他们短暂的年夜相逢,也完成了他们对年夜饭美味的共同分享。
应该说《站台》这个小品的确做的还不错。在剔除了喜剧明星为所欲为地控制了春晚小品的赵本山时代之后,这种富有现实意义且架构不错的小品才能脱颖而出,今年整体小品的贫弱恰恰为《站台》这个结构颇为复杂、人物显然众多、矛盾多线并进的接近于独幕话剧的小品提供了如入无人之境的胜出空间。
我们可以看出,小品不仅能达到一种寓意的效果,还能表现出一种社会隐伏着的真情,今年《站台》里就凸现了长辈挚爱之情、儿女回馈之情、夫妻恩爱之情这三种最普通也最感人的情愫,用这种真情来打动人心,激发泪点,的确是小品立意高远、反映社会、折射人生的一种非常之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