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起洛阳》到现实:唐朝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风起洛阳》到现实:唐朝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之一,其服饰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众多服饰中,有一款日常服装几乎家家户户人手一件,不论男女,不论阶级地位高低,都可以穿着,这款风靡唐代的日常服装就是——圆领袍衫。
圆领袍衫的前世今生
圆领袍衫的前身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的传统服装“袄子”。袄子可不是今天穿的短款棉外套,它类似于现在的中长款风衣,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睿墓出土的武士俑身上穿着的就是袄子。将这种袄子和圆领袍衫对比,会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两款服装都是合身紧窄的服装,尤其衣领和袖子非常小,将身体包裹得十分紧密,保暖性很好。这种合身紧窄的形式在北方民族的服装中非常常见,如蒙古族的袍服虽然在领型、袖口等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也具备这样的特点。
自从鲜卑人建立北魏王朝,伴随着各方面交流的加深,便于活动的袄子很快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受到了中原百姓的青睐,成为他们日常着装的选择之一。而圆领袍衫在唐代的风靡,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李唐王室对其的喜爱。唐朝历代帝王中,唐高祖李渊以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骁勇善战,尤其李世民酷爱打马球,这些活动都需要穿着便于运动的服饰,因此圆领袍衫的流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日常服饰到礼仪礼服
如果说唐代男子衣橱中必备一件服装,那一定是圆领袍衫。在现存的唐代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中,圆领袍衫的身影随处可见。唐代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内侍图》中的内侍就穿着白色圆领袍衫,腰系一条革带,头戴幞头,脚上穿黑色长靴,这便是唐代男子外出时穿着的日常服饰。
在唐代,圆领袍衫并非男性独有,女性也可以穿着。《新唐书》中就记载了太平公主曾穿男装献舞于高宗、武后面前,高宗与武后笑道“女子不可以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可见当时女性穿着男装还是比较罕见的情况。但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女性穿着圆领袍衫变得比较普遍,这在当时的绘画中也有印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中皆可看到女子穿着圆领袍衫的形象。
一条横线代表的中原礼仪
圆领袍衫虽然在唐代成为从帝王到平民都喜穿着的服装,但却不太适用于读书人在礼仪社交场合穿用。就如今天没有人会穿着全套运动服去参加工作面试一样,当时的读书人如果直接穿着圆领袍衫,也不够严肃庄重。而专为重大礼仪场合设计的汉式衣冠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又显得过于隆重。人们亟需一种便于日常生活穿着,又大方得体的服装。
唐太宗时期,中书令马周向太宗提议模仿深衣的形制,给圆领袍衫加上襕、袖端和缘边,使其成为读书人穿着的礼服;当时的重臣长孙无忌也提出在圆领袍下加襕的建议。其实,在袍下加襕的想法早在北周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北周政权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统治者主张“胡汉并举”的政策,注重在重要的礼仪场合使用汉代衣冠,以标榜自己为华夏正朔的继承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周权臣宇文护就曾提议在袍下加襕,以此模仿和接近汉代服饰。
那么,马周和长孙无忌说的“襕”是什么呢?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官员所着圆领袍衫的下摆接近膝盖的地方有一条横线,这条横线以下的部分就是“襕”。“襕”通常使用一整幅布横向拼接在袍身下摆处,拼接了“襕”的圆领袍衫又称为“襕袍”。后来,改制于圆领袍衫的襕袍和襕衫,代替深衣成为正统衣冠之一。
文化融合的典范
汉代的深衣在制作时,把上身的衣和下身的裙(裳)分开剪裁,然后再缝合为一体,在腰线处有一道接缝。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绵袍就是这样制作的。圆领袍衫也是长衣,但其形制为上下通裁,也就是衣身不在腰部断开。在圆领袍衫下摆加上襕之后,襕就相当于深衣的裙(裳)部分,使得衣身上下通裁的圆领袍衫也具备和深衣一样的形制特点。唐代的襕袍,可以说是深衣的一个延续。
也许有人会想,即便不分上下裁剪,也可以做出深衣的样式,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这是由于古人有“上衣下裳”的理念,即上身穿着衣,上衣象征天;下身穿着裙,下裙象征地。《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坤为地,黄帝、尧、舜穿上象征天地的上衣下裳,天下便能得到治理。这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人对天地的尊敬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体现了中华制衣理念的文化内涵。
圆领袍衫,这一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融合了汉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理念,最终形成全新的中华民族服装形式。正如已故文物学家孙机所说:“圆领袍衫所体现的既非纯然胡风,更非复古,而是在融合中创造出的新形式。”
从古都洛阳看唐朝服饰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风国潮的兴起,唐朝服饰文化在现代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以古都洛阳为例,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古风旅游目的地。洛邑古城周边上千家服饰店,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唐朝、宋朝、明朝等各个朝代的服饰和妆容。
2023年7月,洛阳政府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保护展示工程,还正式挂牌成立了国风服饰研究院。70多位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们,目前已经设计出国风服饰800余款,其中复原款200余款。这些服饰不仅在设计上力求还原历史原貌,更在制作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让现代人能够真正体验到唐朝服饰的魅力。
从《风起洛阳》等影视作品对唐朝服饰的创新演绎,到洛阳街头随处可见的古风妆造体验,唐朝服饰文化正在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让现代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魅力。
正如一位网友在体验洛阳古风妆造后所说:“在洛阳做了两次妆造,真的每次都超级惊艳我,第一次是郡主,第二次是小唐风,第二个真的有点震惊到我了,没想到会那么好看,这下平等的羡慕每一个在洛阳的人。”这种体验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袄子,到唐代风靡全国的圆领袍衫,再到现代人对唐朝服饰的传承与创新,这段跨越千年的服饰文化之旅,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创的“贞观之治”一样,唐朝服饰文化以其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