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山:守护千年古松的秘密
探访黄山:守护千年古松的秘密
千年古松,黄山之魂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而黄山松则是这座名山的灵魂。黄山松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形态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迎客松。这棵被誉为“国宝”的古松,生长在海拔1680米的黄山玉屏景区,树高10.08米,树围2.24米,手臂枝长达9.42米,寿命将近千年。
然而,这些千年古松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黄山松生长在花岗岩峰林地貌上,风化明显,节理发育,裂隙较多,海拔落差大,山势陡峻,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斜坡和悬崖峭壁上基本没有土壤。同时,黄山又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四季常有大风,高海拔处紫外线较强,这些因素对黄山松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创新保护,轮休制度
面对这些挑战,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创新性地提出了“景点封闭轮休”制度。这一灵感来源于“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实践,自1987年首次在始信峰实施以来,已历经37年,成为黄山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黄山选择了5种代表性植物: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南方六道木和三桠乌药,作为监测指标。以黄山松为例,科研人员会监测其新梢生长量,将其与本底值进行对比。当60%代表性植物的主要生长指标达到规定标准时,才会考虑开放。
科研支撑,智慧保护
科研进展为黄山松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表明,黄山松是一个独立的种系,与台湾松有明显差异。其染色体特征和遗传距离都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多项研究关注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对黄山松的影响,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据统计,截至目前,黄山已进行了4轮景区山峰轮休,6座山峰先后轮休19次。以天都峰为例,经过5年的封闭轮休,监测数据显示,5株黄山松样本的新梢生长量远高于开放数值所需的要求。最新监测报告显示,选取的5株黄山松样本新梢生长量占本底值的平均值为81.77%,已远高于开放数值需大于66.11%的要求。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天都峰草本植物层“盖度”——即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比例进行跟踪监测,发现10个固定样方草本植物层“盖度”平均值为83.5%,远高于开放要求大于70%的参考值。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黄山景点封闭轮休”列为“中国履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的典型案例,并高度肯定了黄山以“封闭轮休”探索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汇聚的智慧。
结语
黄山松是大自然的奇迹,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和持续的科研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千年古松将继续在黄山之巅傲然挺立,见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