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少年抑郁症:识别信号、治疗方法与消除误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少年抑郁症:识别信号、治疗方法与消除误解

引用
中国青年网
12
来源
1.
https://news.youth.cn/gn/202412/t20241225_15732902.htm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71482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41275
4.
https://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rmzf/2025-01-09/1499672996.html
5.
https://www.bangkokhospital.com/zh/content/depression-treatment
6.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dolescent-mental-health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5/11/71929693_1130506642.shtml
8.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894747/
9.
https://www.fwd.com.hk/zh/blog/health/treatment-of-depression/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depression/in-depth/depression-and-exercise/art-20046495
11.
http://weiben100.com/xinlijibing/3750.html
12.
https://www.zsdsyy.com/showxinli.asp?id=1044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然而,社会对抑郁症存在诸多误解,甚至将其污名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阻碍了他们重返社会。本文将从抑郁症的患病率、识别信号、治疗方法以及如何消除误解等方面,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全面的科普知识。

01

真实数据: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一组重要数据: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这一数据与网络上流传的“15%-20%”相差甚远,后者实为谣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指出,专业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科学设计样本、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并在诊断标准、调查工具、质量控制、统计方法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而网络上的一些调查数据,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自行设计的问卷或量表得来,未使用科学的流调方法,也未使用真正有效的工具,甚至混淆了情绪、状态、症状与疾病的概念。

02

识别信号:抑郁症的早期预警

抑郁症并非突然发作,通常会有一些早期信号。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及时识别这些信号,有助于及早干预和治疗。

  1.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可能需要翻来覆去两三个小时才能入睡,或者即使睡着也会频繁醒来。

  2. 情绪低落:患者常常用“郁闷、忧愁、沮丧”等词语描述自己的心境,终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

  3. 进食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或相反的食欲亢进和体重增加。

  4. 兴趣减退: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热情,感到生活乏味。

  5. 认知功能下降:自觉脑子反应迟钝,做事犹豫不决,频频出错,为此更加自责。

  6. 躯体不适:可能出现胸闷、心慌、尿频、出汗、坐立不安等症状。

03

治疗方法: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1. 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抗抑郁药物可供选择,副作用较以前减少,回应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 心理治疗:包括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学习应对生活挑战的新方法。

  3. 物理治疗:如电击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治疗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8-12周)、巩固期治疗(4-9个月)和维持期治疗。持续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04

消除误解:让抑郁症患者重返社会

比抑郁症本身更可怕的是社会对它的误解和歧视。这些误解主要包括:

  1. 公共污名:认为精神障碍无法治愈、患者无法胜任工作等。

  2. 自我污名:患者内化社会偏见,产生自卑心理。

  3. 关联污名:患者家属也受到歧视。

  4. 结构污名:社会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歧视。

要消除这些误解,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知识教育: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2. 社会接触:通过面对面交流、在线接触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

  3. 结构改变:调整相关法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规范媒体报道,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抑郁症并非罕见疾病,也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治疗和合理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同时消除对抑郁症的误解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