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血压急症指南权威解读:诊断与治疗要点全解析
2024版高血压急症指南权威解读:诊断与治疗要点全解析
2024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近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领域的重要更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重点解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高血压急症的定义与诊断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显著升高,通常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伴有靶器官损害(TOD)的临床表现。根据《指南》,高血压急症可分为两类:
高血压危象: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迅速进展为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高血压急症伴靶器官损害:血压显著升高同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子痫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要点
血压监测:使用标准血压计或动态血压监测,确认血压是否达到高血压急症标准。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心血管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眼底,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等。
-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或MRI等,以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
治疗原则
降压目标:初始阶段(1小时内)将血压降低到一个安全水平,通常为10%-20%的降幅,但不低于160/100 mmHg。随后2-6小时内降至140/90 mmHg以下。
药物选择:静脉用药是首选,常用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靶器官损害类型。
监测与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并发症处理:针对不同靶器官损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急性心衰时使用利尿剂,脑卒中时控制颅内压等。
特殊人群的处理
老年患者:降压速度不宜过快,目标血压可适当放宽。
妊娠期高血压急症:选择对胎儿安全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
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降压方案。
预防与随访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药物治疗: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停药。
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变化,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版《指南》的发布,为高血压急症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最新依据。临床医生应充分理解指南精神,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高血压急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