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焦虑?听听李艳教授怎么说
春节焦虑?听听李艳教授怎么说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人开始感到焦虑。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指出,春节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假期越临近,焦躁烦恼越明显,甚至对过年回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春节焦虑?
春节焦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家庭期望: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和亲朋关心常常伴随着寄予的希望和责任,比如婚姻、生育等话题,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紧张和焦虑。
社交压力:节日期间社交活动增多,频繁的社交会让一些人感到压力,担忧与他人相处的表现。
经济压力:集中而大量的购物、聚餐、娱乐等开销,可能引发经济上的压力,增加过年的焦虑感。
如何缓解春节焦虑?
李艳教授建议,缓解春节焦虑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期望:与家人沟通,设定合理的期望,明确节日期间的计划和回家目的,减轻面对过高期望或责任的情绪负担。
自我关怀: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时间,结合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管理:制定明确的社交时间表,有序安排社交活动,避免因过度社交而导致的焦虑。
计划开销:制定经济预算,理性支配开销,选择符合预算的礼物和活动,减轻财务压力。
此外,李艳教授还特别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春节期间,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她建议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
实用的缓解方法
除了专业建议外,许多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应对经验:
调整心态:认识到过年的意义在于团聚和放松,而不是各种压力的来源。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和家人的情感交流上。
合理规划:提前制定过年预算,明确各项支出的上限,如红包金额、年货采购费用等,避免过度消费。合理安排节前准备、走亲访友、休闲娱乐等各项活动的时间,避免任务堆积导致压力过大。
有效沟通:对于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提前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面对催婚、催生等问题,可以用幽默或委婉的方式回应。
适度放松: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如每天散步半小时、做简单的室内瑜伽等。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看电影、听音乐、绘画等,在过年的忙碌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我们可以轻松应对春节焦虑,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