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杜苏芮”:一场罕见的春季台风防御战
超强台风“杜苏芮”:一场罕见的春季台风防御战
2024年7月28日,超强台风“杜苏芮”以强台风级强度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的台风。这场罕见的春季超强台风,不仅给福建带来重创,其残余环流还一路北上,引发京津冀等地极端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杜苏芮”登陆后,福建省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直接经济损失达149.5亿元。受其影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大范围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累计雨量远超2012年“7·21”特大暴雨。据统计,此次台风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7.9亿元。
面对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各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在海南,梅州供电局紧急调配800余名抢修人员、近200辆抢修车辆,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全力支援海口和临高县的电力抢修工作。抢修人员克服恶劣天气,昼夜奋战,甚至将餐桌设在施工现场,争分夺秒恢复供电。
在福建,各地提前组织群众转移,46万余名群众被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3.5万艘渔船到达安全区域避风,7.8万名渔民全部转移上岸。同时,气象部门通过三维模拟系统,精准预测台风路径和影响范围,为救援力量的提前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在防御“杜苏芮”时,充分借鉴了此前防御“摩羯”的经验。通过构建灾害影响预报递进服务机制,优化联合预警、分时段分区域防御机制,以及气象预警先导指引救援机制,海南成功将防御措施前置,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海南的台风综合防御效益达90.98亿元。
然而,这场台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预警机制还不够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部分基础设施抗灾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都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达10.71℃,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正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我们需要“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做好洪涝、干旱、台风、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这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需要,更是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大挑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