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近日,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她在长文中写道:“2019年开始出现抑郁情绪,但因性格比较能忍而长期未重视负面情绪问题,2021年身体开始出现反应,2023年身体反应加剧,2024年出现‘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等严重的躯体化症状。”赵露思的坦诚分享,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抑郁症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也提醒着我们关注秋冬季节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问题。
为什么秋冬季节抑郁症高发?
秋冬季节,随着天气转冷、日照时间缩短,抑郁症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张绍均指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紊乱症)的发病与光照时间减少密切相关。光照不足会影响人体内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情绪稳定。同时,寒冷的天气使人们更倾向于宅在家中,减少社交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孤独感,还可能加剧抑郁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征兆:
情绪低落: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感觉沮丧或伤心,难以体验到快乐。
兴趣减退: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社交、游戏、爱好等)不再吸引他们,失去参与的动力和热情。
精力减退:即使没有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也常常觉得疲惫、乏力,做事时感到拖沓。
情绪波动剧烈: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比成年人更为剧烈,常突然从愉快变为低落或愤怒。虽然情绪变化可能与荷尔蒙有关,但持续的情绪低落或愤怒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自我评价低:频繁表现出自卑或对自己失望,认为自己做不好事情,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思考问题时倾向于消极、悲观,常常感到无望,甚至可能谈论死亡或自杀。
过度敏感:对外界评价或同伴看法非常敏感,容易感到被忽视、排斥,进而加剧自卑和孤独感。
注意力下降: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工作时感到思维模糊,完成任务变得困难。
学习动力下降:患病期间,青少年常常感到思维变得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显著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导致成绩下滑、逃学现象频发,甚至出现对学习完全丧失动力的情况。
叛逆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通过叛逆、违抗家长和老师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随着压力的加剧,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进一步寻求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痛苦,比如滥用药物、酒精,甚至参与其他危险活动。
网络成瘾: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视频等线上活动,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中的困境和压力。
睡眠和饮食变化:可能出现早醒、失眠或嗜睡的情况,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
逃避责任或减少参与感: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社交活动,减少对家庭、学校等日常活动的参与,甚至放弃学业或其他重要任务。
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没有生理原因的身体不适。
反复自残:反复出现划痕、割伤、烧伤,且伤口不符合常见的意外原因。同时,青少年常会避免让他人看到自残的痕迹,选择穿长袖、长裤或在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自残。
自杀倾向:直接谈论死亡或自杀、从极度情绪低落突然变得情绪平静,疏远他人,研究自杀方式、场所及工具,实施自杀计划。
面对以上这些征兆,家长和老师需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青少年长期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温和地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抑郁症是常见的疾病,而且近年来有着持续增长趋势。《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的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建立良好沟通:家长要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指责,而是要用温和的方式表达关心。
鼓励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和阳光接触对预防抑郁症有积极作用。家长应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户外探险等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和社区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学习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
减轻学业压力:过度的学业压力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给予青少年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青少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运动等,这些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自信心。
关注特殊群体:青春期女孩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孩的两倍,这可能与激素变化和自我认知有关。对于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青少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科学治疗,重返阳光生活
赵露思的康复经历告诉我们,抑郁症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治疗的。她采用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消极思维模式。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抑郁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抑郁症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冬季抑郁症也需要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患者要树立信心,抑郁情绪不等同于精神疾病,应对冬季抑郁不要盲目地给自己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但也要重视,不要讳疾忌医。
增加日照时间: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尽量保持规律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光,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改善抑郁情绪很有作用,应避免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通过心理咨询学会如何应对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认知,积极社交。如果症状较重,要及时到心理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需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是很有效的。实验将青少年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现心理治疗往往能够有效地减轻抑郁的症状。目前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青少年抑郁有效的方法。所谓的认知行为疗法就是改变帮助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往往有抑郁症状的年轻人会以消极的方式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认为永远不会变好了、认为自己的生活很糟糕、自己天生倒霉、无能为力,会反复咀嚼生活中的问题,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生活没有意义。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要挑战这种消极归因,认为不快乐是可以改变的,目前的状况是可控的并不是永久性的。
家庭支持:家长要区分情绪低落和心理障碍,区分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容易把心理问题归结于品行或意志力问题,一味对青少年进行批评指责,甚至粗暴惩罚。如果得不到专业的帮助,青少年本人也会怀疑自己是无病呻吟、矫情,但又无法摆脱痛苦的情绪,所以非常悲观无助,加速恶化。其实,心理问题不是品行问题,也很难靠意志力战胜抑郁症。
专业治疗:一些父母有错误的认知,要么认为抑郁不是病,要么认为抑郁症就是精神病,吃药会有依赖性,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持续专业的治疗。父母要相信科学,一旦孩子的情绪障碍持续恶化,就要及时就医,专业人士会给予对症治疗。
科学预防: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要相信科学,积极行动。家长要从观念改变到行为改善。不再人为增加压力,允许孩子走自己的路,接受孩子的自身特点,接受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
抑郁症的增加还与青少年户外活动太少有关,头脑和身体的发展不能够协调。因此家长要鼓励青少年多到户外活动,和阳光亲密接触,进行有氧运动,松松筋出出汗。
抑郁症很难靠意志力战胜,需要科学治疗和心理支持。家长要区分情绪低落和心理障碍,区分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容易把心理问题归结于品行或意志力问题,一味对青少年进行批评指责,甚至粗暴惩罚。如果得不到专业的帮助,青少年本人也会怀疑自己是无病呻吟、矫情,但又无法摆脱痛苦的情绪,所以非常悲观无助,加速恶化。其实,心理问题不是品行问题,也很难靠意志力战胜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需要医院、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治疗固然重要,但后续的心理支持和环境调整同样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迎接阳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