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核心区房价稳中有升,区域分化加剧
北京上海核心区房价稳中有升,区域分化加剧
2025年,北京和上海的核心区域房价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或小幅上涨,涨幅在5%以内。尽管非核心区域可能出现价格回调,但受人口持续流入、优质资源集中及土地稀缺性影响,一线城市的中心地带依然受到投资者青睐。此外,近期二手房价格见底企稳,也预示着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对于购房者来说,优先考虑这些区域的稀缺资产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核心区域房价:稀缺资源支撑下的企稳反弹
以上海为例,黄浦、静安、徐汇、长宁等核心区的优质房产是稀缺资源,供需失衡对房价形成有力支撑。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新房价格在取消房地联动价后开始逐渐上涨,2024年12月环比上涨0.5%。二手房成交量保持高位,价格逐渐稳定。这种反弹呈现“结构性分化”,而非普遍上涨。
在北京,类似的情况也在上演。海淀、朝阳等核心区域的优质学区房、高端住宅项目持续受到市场追捧。尽管整体市场面临调整压力,但核心区域的房价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政策托底与市场回暖:一线城市发挥“风向标”作用
2025年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月全国70城新房及二手房价格走势均出现积极变化,各线城市同比降幅2024年以来首次收窄,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一线城市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发挥了“风向标”作用。以北京为例,10月份新房网签0.45万套,环比增加50.1%;二手房网签1.71万套,环比增加32%,同比增加70%,创19个月以来新高。在上海,10月新房成交6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1%,同比增加14%;二手房成交18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3%,同比增加77%。
专家预测:温和上涨而非暴涨
对于2025年的房价走势,市场上存在多种预测。有专家基于城市群战略、楼市政策转变、经济回暖等因素,预测房价将达到现在的4-5倍。但这种极端预测缺乏现实依据,也未被主流观点认可。
中国房协副会长、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认为,房价和成交量都将处于止跌回稳,预计2025年上半年止跌基本完成。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也指出,在经济基本面稳定的前提下,一线和强二线楼市将实现“止跌企稳”。
结论:关注核心区域优质资产
综合来看,北京上海核心区房价稳中有升的主要逻辑包括:
- 核心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优质资源集中
- 土地稀缺性支撑房价
- 政策持续托底,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对于购房者来说,建议重点关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资产,如学区房、高端住宅等。这些资产不仅具有较强的保值能力,还可能在市场回暖时率先上涨。但同时也要警惕远郊区域的风险,避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