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从“中国食品名城”到千亿级产业集群
漯河:从“中国食品名城”到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漯河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938.2亿元,贡献了全省约3%的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正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加速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高地。
从“食品名城”到产业高地
漯河市与食品产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开启了食品产业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漯河经开区已聚集1100多家食品企业,2024年食品产业营收突破1500亿元,占河南省食品产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成为河南省万亿元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作为“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拥有双汇、卫龙等知名企业。双汇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而卫龙美味则在休闲食品领域持续领跑。这些龙头企业不仅自身发展壮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从原料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科技创新是漯河食品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漯河经开区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占比达到3.6%,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目前,漯河经开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5家,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漯河市提出了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涵盖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领域。其中,现代食品产业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和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氟硅新材料、可降解新材料等领域;先进制造产业则瞄准智能装备制造、超高压流体应用等高精尖领域。
河南食品科创园是漯河打造食品创新高地的重要载体。该项目由漯河市国有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将建设实验大楼、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等设施。目前,部分建筑主体框架已经完工,中原食品实验室新实验大楼已完成一层到四层装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项目是金海300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该项目位于漯河市舞阳县,总投资300亿元,是全省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亩均强度最高的项目之一。项目致力于打造品类齐全、上下游齐备、产业完整的千亿级新材料集群,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
现代食品产业的创新之路
在现代食品产业领域,漯河市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ISO 9001、HACCP、FSSC 22000等管理体系认证,配备全自动发酵罐、高速离心机等先进设备,产品远销海外。
数字化转型是漯河食品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企业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优化升级。同时,漯河市还建立了中国(漯河)食品云、“漯河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等数字监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漯河市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目前,漯河市食品企业已制定企业标准1000余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92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展望未来:从“食品名城”到“创新高地”
展望未来,漯河市将继续发挥食品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预计到2025年年末,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千亿级规模,11条市级产业链将达到百亿级规模。
同时,漯河市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打造食品创新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作为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漯河市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向着“国际食品名城”的目标迈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具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高地将崛起于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