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治胡思乱想?你试过吗?
瑜伽治胡思乱想?你试过吗?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不妨试试瑜伽。这种古老的身心练习方式,不仅能帮助你改善身体柔韧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让你告别胡思乱想的困扰。
瑜伽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科学研究发现,瑜伽能改变大脑内的化学反应,提升幸福感。其中的关键在于瑜伽能提高大脑中的GABA(γ-氨基丁酸)含量。GABA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的氨基酸,能抑制大脑中的某些特定信号,避免大脑过度兴奋。当GABA产生时,能帮助大脑安定,从而缓解焦虑和睡眠问题。
2010年发表在《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次60分钟的瑜伽课可将脑内的GABA含量提高27%。这种效果远超过阅读等其他放松活动。由于结合了呼吸、冥想和运动,瑜伽被认为是自然对抗焦虑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从零开始,轻松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需要追求高难度动作,只需从简单的体式开始,就能感受到瑜伽带来的身心益处。以下是几个适合初学者的瑜伽动作:
山式(Tadasana):这是所有站立体式的基础,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正确站立调整身体的平衡。站立时双脚并拢,脚趾均匀张开,脚掌扎实贴地,提起膝盖稍微收紧大腿,尾骨微微下沉,双肩下沉,胸部打开,双手垂放或合十于胸前。吸气时感受脊柱向上延展,头顶自然抬起。
猫牛式(Marjaryasana-Bitilasana):这是一组动态练习,结合呼吸动作帮助唤醒身体,同时放松脊柱。四脚着地,双手与肩膀对齐,膝盖与髋部对齐。吸气时抬头看向前方,塌腰,胸部向前打开(牛式);呼气时低头拱背,尾骨下卷,像猫弓背(猫式)。与呼吸同步,重复5-10次。
婴儿式(Balasana):这是瑜伽中的经典休息姿势,随时可以进入,帮助释放身体紧张。跪坐在垫子上,大脚趾相碰,膝盖分开。吸气时双手向前伸展,额头贴地;呼气时臀部向后坐,直到贴近脚跟。保持3-5个深呼吸,感受全身的放松。
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这是瑜伽中最具标志性的体式之一,可以拉伸背部、腿部,同时增强手臂和肩膀力量。从四脚支撑开始,手掌与肩膀对齐,脚趾回勾。吸气时抬起臀部,身体形成倒“V”形状。双脚与手臂尽量伸直,头放松垂下,目光看向脚踝方向。保持3-5个深呼吸,感受全身的拉伸。
仰卧扭转式(Supta Matsyendrasana):这个体式适合练习结束时使用,通过轻柔的脊柱扭转帮助身体放松,释放腰部的紧张感。仰卧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弯曲右膝,将膝盖缓缓向左侧放下,右臂平展,头转向右侧。左手轻轻按压右膝,增加扭转感。保持5-8个深呼吸后换边。
实际案例:390天的瑜伽之旅
一位深受焦虑困扰的网友分享了她的瑜伽经历。她每天坚持练习瑜伽尼德拉(Yoga Nidra),这是一种印度瑜伽式的睡眠或轻松放松方法,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一种冥想形式。经过390天的持续练习,她不仅压力水平大幅降低,而且整体心理健康也有了明显提升。她可以更加自如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也能以更加平静和平衡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自从开始练习瑜伽后,她找到了改善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她发现瑜伽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卓著。在繁忙而充满挑战的人生中,有如此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内心平静,是非常值得珍惜与推广的。
如果你也正被胡思乱想困扰,不妨试试瑜伽。每天只需10-2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杂乱思绪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