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洛阳牡丹:从武则天的传说走向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洛阳牡丹:从武则天的传说走向世界

引用
大众网教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jinan.dzwww.com/jrtt/202403/t20240326_13890298.htm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5%88%99%E5%A4%A9/61872
3.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423/c1008-40221408.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5A05T82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1A00IJ900
6.
https://m.qidian.com/ask/qqbqbenkgychv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412/77253c110ad9472fb4350084f84e275c/c.html
8.
https://m.qidian.com/ask/qamkgpedyhv
9.
https://www.peopleapp.com/article/7406103/7237390

相传,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武则天命百花连夜绽放。百花仙子慑于此命,纷纷在雪中绽放,唯有牡丹仙子抗旨不从。武则天大怒,命人将牡丹花烧毁,并将其贬至洛阳邙山。然而,这些被烧焦的牡丹并没有消亡,反而在邙山破土重生,色泽艳红,形成了著名的“洛阳红”品种。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牡丹的傲骨精神,也开启了洛阳与牡丹的不解之缘。

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隋朝,距今已有1400余年。据南宋经史学者王应麟所著的《海山记》记载,隋炀帝曾开辟西苑,诏天下进花卉,其中就有易州进献的二十箱牡丹。到了唐朝,牡丹的栽培技艺更为成熟,不仅在宫廷寺观,民间也盛行种植。唐玄宗时期,洛阳人宋单父因擅长种植牡丹而被召至骊山,成功培育出上万株形态各异的牡丹,被誉为“花师”。

宋代是洛阳牡丹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栽培技术更加成熟,还出现了专门研究牡丹的著作。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载牡丹品种及栽培管理的专著,其中就提到“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流传至今。

然而,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洛阳牡丹也历经兴衰。民国初期,洛阳的牡丹品种仅剩50余个。直到1992年,国家牡丹基因库落户洛阳,才开启了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如今,洛阳国家牡丹园已收集国内外牡丹种质资源1365份,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品种活体保存基地。

洛阳牡丹不仅在园艺上享有盛名,在文学艺术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也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堪称花中之最美者。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洛水之畔的牡丹更是为画面增添了神韵。

每年4月,当春风拂过洛阳城,数百万株牡丹次第开放,红、黄、白、紫、绿、蓝、黑、粉、复色九大色系的牡丹争奇斗艳,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等主要赏花景点游人如织,人们在花海中流连忘返,感受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

从武则天时期的皇家园林到如今的国际盛会,从野外生长到人工培育,洛阳牡丹见证了中国花卉文化的变迁。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代园艺师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正如唐代诗人徐凝所写:“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洛阳牡丹,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