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蜂蜜豆浆:夏日消暑的营养新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制蜂蜜豆浆:夏日消暑的营养新选择
引用
家庭医生在线
等
9
来源
1.
https://m.familydoctor.com.cn/202404/3067636.html
2.
https://bk.taobao.com/k/doujiang_915/8b2f3b9bdd95cc1f303e25f63d2784b8.html
3.
https://post.smzdm.com/p/ag58wnlw/
4.
http://mwx.douguo.com/recipe/imgs/1654077?step=2
5.
http://www.sctcm120.com/info/1091/16258.htm
6.
http://theasianmagazine.com/2024/02/how-to-drink-soy-milk/
7.
https://mem.putian.gov.cn/ztzl/wlqz/202410/t20241025_1950838.htm
8.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89977.html
9.
http://www.news.cn/science/20241220/f1166b2859c143aaa3b1005ce246f47c/c.html
炎炎夏日,想要一杯既清凉解暑又营养丰富的饮品?不妨试试自制蜂蜜豆浆!这款饮品不仅制作简单,更兼具豆浆的蛋白质和蜂蜜的滋养,是夏日消暑的理想选择。
01
制作方法:简单三步搞定
准备材料:黄豆100克、黑芝麻20克、清水适量、蜂蜜2汤匙。
浸泡与打浆:将黄豆洗净后浸泡一夜,第二天将泡好的黄豆和黑芝麻一起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清水,启动打浆功能。
调味:待豆浆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蜂蜜调味,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02
营养价值:1+1>2的健康组合
豆浆和蜂蜜的组合,堪称营养界的黄金搭档。豆浆富含优质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而蜂蜜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物质。两者结合,不仅口感更佳,营养价值也大幅提升。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豆浆性平味甘,能利水下气、解诸毒;蜂蜜则能滋润五脏、补气益血。《本草纲目》中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常饮蜂蜜豆浆,不仅能消暑解渴,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
03
夏日饮用小贴士
虽然蜂蜜豆浆营养丰富,但在饮用时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温度控制:豆浆煮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加入蜂蜜,避免高温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
适量饮用:蜂蜜虽好,但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控制体重的人应适量饮用。
特殊人群: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肠胃功能较弱者应少量饮用,避免产气不适。
蜂蜜选择:市面上蜂蜜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
- 槐花蜜:富含维生素,适合一般人群
- 枣花蜜:富含铁元素,适合贫血者
- 荆条蜜:葡萄糖含量高,适合运动后补充能量
- 荔枝蜜:美容养颜,适合女性
- 椴树蜜:镇静安神,适合睡眠质量不佳者
一杯自制的蜂蜜豆浆,不仅能满足你对美味的追求,更能带来满满的健康能量。这个夏天,不妨在家动手试试,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一杯清凉又营养的饮品吧!
热门推荐
深度好文 | 李小龙:街舞界的超级英雄和文化图腾
债券基金怎么选?“三看法”全解析
中国环境最好的15座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有你的家乡吗
黄酒与白酒:两种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差异与魅力
比特币创纪录一年 全球加密货币ETF先行者却黯然失色
李子柒:破茧成蝶的文化使者
蛇年说蛇:Metallica(金属乐队)的“黑蛇”专辑
神仙鱼:热带鱼皇后的生活习性与养殖要点
团队建设的基石活动及其深度影响分析
公司回购注销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股价有何影响?
企业职工丧葬费抚恤金规定是什么
VRRP基础配置(华为)
开关电源输入电容PCB设计全攻略
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名刀盘点
AI创作音乐引发的深思
日本铁路通票全攻略 | Japan Rail Pass购买、使用、注意事项
歼-35A隐形战斗机:贴着“中型机”的标签,其实称得上“重型机”
用绿豆壳突破猫的绝症——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野猪咬死人后,除了捕杀还能做什么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方法
揭秘王楚钦4-0横扫张本智和取胜之谜
碳化硅5G基站功率放大器载体的性能表征
婴儿吃榴莲:好处与潜在风险一网打尽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从第三世界国家到亚洲四小龙的蜕变
如何看待公务员职业发展与职业前景展望:深入解读2024年的趋势与挑战
南京哪一家妇科医院比较好 南京妇科医院前三排名榜?
推动肿瘤精准治疗: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疗效的相互关系
《生化危机:启示录》迎来发售13周年 为系列史上第二部掌机作品
NAS群晖无法通过QuickConnect 访问群晖设备怎么解决
北京协和医院初次就诊流程分享,掌握好这份攻略就不用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