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浪潮下,公交车如何逆袭?
城市化浪潮下,公交车如何逆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交车这一传统公共交通工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我国地面常规公交客运量自2014年达到顶峰后,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在城市化浪潮下,公交车是否还有逆袭的可能?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公交客运量的下降并非偶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指出,公交客运量的下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自身发展不足和竞争对手的强大。这里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据统计,中小城市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占比高达36%,远超小汽车和地面公交的12%-13%。在大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出行量甚至已经赶上轨道交通,远超地面公交。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下降趋势并非短期现象。相关研究显示,7公里左右的距离是电动自行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范围,而在5公里以内则具有绝对优势。这意味着在城市短途出行市场,公交车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创新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面对挑战,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公交车转型升级。
技术革新:电动公交引领绿色出行
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为例,该校获得近2000万美元资助,用于扩展电动公交车队并建立加州首条无线充电道路。项目计划将现有5辆电动公交车扩充至13辆,并在公交线路上方安装感应充电线圈,实现无线充电。这一创新不仅减少了车辆停运时间,还降低了对大型电池的依赖,提升了运营效率。
UCLA的项目只是全球电动公交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欧洲零排放城市公交车市场增长了45%,美国2023年电动公交数量也增长了12%。电动公交车的推广不仅减少了碳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还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公交: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竞争力
北京、南京、珠海等地的创新实践为公交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北京:打造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包括常规公交、定制公交、商旅巴士等,重点覆盖通勤、就医、旅游等多样化出行需求。2024年,常规公交平均每日运送乘客约600万人次,多样化线路累计运送乘客210.8万人次。
南京:推出响应式停靠公交、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等多种模式。其中,78条公交线路实现“逢站必停”到“按需停靠”的转变,15条线路设立29处临时停靠招呼站,乘客招手即可乘坐。这种灵活的运营方式使公交运行效率显著提升,部分线路高峰运行时间缩短2-4分钟。
珠海:构建“快-干-微”公交线网层级结构,全市共有常规公交运营线路211条,其中快线12条、干线13条、微公交73条。这种多层次的线网结构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
未来展望:绿色出行的广阔前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绿色出行的前景依然广阔。《典型城市绿色出行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度)》显示,36个典型城市中,高峰时段绿色出行比例平均达到75%以上,其中超大城市更是高达80.5%。更令人鼓舞的是,近六成出行者表示,如果城市有更加完善的绿色出行系统,愿意取消或延期购买私家车,近八成出行者愿意减少使用小汽车。
从出行者的需求来看,经济性是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这表明,只要不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就能吸引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
结语
在城市化浪潮下,公交车正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革新,公交车不仅能够克服当前的困境,更能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专家所言,公交优先与是不是占主体地位,是两回事。公交是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为了让天空更蓝,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必须持续推动公交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