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EB病毒发现60周年,甲子展望新篇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EB病毒发现60周年,甲子展望新篇章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6A04WO100

今年是EB病毒发现60周年,《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特别邀请曾木圣、孙仑泉、曹亚教授组织出版“EB病毒发现6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通过系统性归纳和梳理在EB病毒研究中已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将其分为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病毒生物学表现和功能、病毒相关疾病、诊断及表现、病毒感染相关检测和防治手段,为EB病毒相关研究提供详实和有力的参考。

过去的60年见证了EB病毒研究从起步、混沌认识到逐渐清晰的坚实脚步,在即将开启的新的篇章中,实现“揭开EB病毒神秘面纱,使与其相关的肿瘤、疾病可防可控”目标的路径越发清晰。愿在新的甲子中,EB病毒疾病成为历史!

据估计,全球约有超过95%的人群感染此病毒。EBV是由英国科学家安东尼·爱泼斯坦(A. Epstein)和尤尔·巴尔(Y. 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组织细胞培养中首次发现,由此开启了EB病毒相关领域的研究。1967年沃尔克·迪赫(V. Diehl)发现EB病毒能够感染B细胞使其转化,EB病毒能够致癌这一现象进一步推动了EB病毒与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系列研究,从而使得国际学界逐渐认识到EB病毒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60年来,随着对EB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EB病毒如何感染、如何致病、如何防治等关键科学问题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针对病毒感染机制,在EB病毒颗粒和关键糖蛋白结构、EB病毒感染B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嗜性及其关键的宿主受体、EB病毒易感人群流行病学和遗传易感性特征方面已取得多个重要突破;针对EB病毒致病机制,在裂解-潜伏感染调控、感染细胞代谢重塑、关键编码分子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针对EBV相关疾病的研究,包括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激活性EB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EBV特异性指标,筛选到中和性抗体,同时在EBV新型疫苗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回望过去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中国学者们在中国大地上贡献着越来越突出的中国力量,不论是对EB病毒上皮感染受体的发现、EB病毒调控宿主细胞代谢机制的阐述、EB病毒调控宿主信号通路的关键非编码RNA鉴定或是EB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发,中国学者们正逐渐让EB病毒的感染、致病、防控变得越来越可感、可知、可解、可控。

然而,即便经过了甲子岁月和一代又一代学者的研究,EB病毒仍有大量的未解之谜。其高度的人宿主选择性、强烈的潜伏感染倾向、复杂的病毒感染机制和大量未知的编码蛋白和RNA功能,伴随着其逐渐被挖掘出的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如同登顶后看到的重重峻岭,等待着新一代的EB病毒研究人员不断攀登。

曾木圣 副主任/副院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孙仑泉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曹亚教授
中南大学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