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噩梦频发?当心你的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噩梦频发?当心你的心理健康!

引用
5
来源
1.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11/t20241107_3936138.html
2.
https://newsbites.hktdc.com/wechat/%E7%94%9F%E6%B4%BB%E5%8E%8B%E5%8A%9B%E6%BF%80%E5%A2%9E%E5%BF%83%E7%90%86%E5%81%A5%E5%BA%B7%E8%A1%8C%E4%B8%9A%E6%BD%9C%E5%8A%9B%E6%97%A0%E9%99%90/
3.
https://www.fuzhou.gov.cn/zgfzzt/swjw/fzwj/jkkp/202410/t20241010_4905372.htm
4.
https://www.ahsrjyy.cn/content/detail/65f7ff80b2edfa386d8b4567.html
5.
https://www.mhahk.org.hk/index.php/20240209mha/

频繁做噩梦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暗藏风险。研究表明,每周做噩梦两次以上,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睡眠困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01

噩梦频发: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古话道出了梦境与心理状态的关联。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频繁的噩梦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

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噩梦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惊人联系。研究发现,与不做噩梦的人相比,每周做噩梦两次以上的人高血压风险增加51%,心脏病风险增加50%,心肌梗死风险更是飙升132%。这一发现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不能对噩梦掉以轻心。

02

现代人的心理困境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悄然成为一种“流行病”。《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10.6%,这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面临抑郁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约有1.73亿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其中91.4%的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在医院精神科门诊中,青少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学习压力有关,焦虑、抑郁和物质冲动症状最为常见。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焦虑特征:小学生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中学生则因人际关系而焦虑,高中生则面临学业压力和现实不满带来的矛盾性焦虑。

03

打破恶性循环:从改善睡眠开始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59%的受访者存在失眠症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且年轻人成为熬夜主力军。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一循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避免午睡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2. 营造舒适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通风良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和枕头,保持适宜的室温。

  3. 注意饮食调节:睡前数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不要过量饮水或进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 学会放松身心:睡前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或温水泡脚。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干扰睡眠激素的分泌。

  5. 合理安排运动:适度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要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04

关注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帮助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改善睡眠质量,或者发现自己经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早识别和干预。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林涌超表示,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而不进行干预治疗,疾病就会反复,甚至让大脑结构产生变化。因此,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提倡进行早期干预。

记住,关注心理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课,需要长期关注和实践。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维护身心健康,享受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