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哀思有寄 数往知来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哀思有寄 数往知来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让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在顷刻间化为废墟。这场20世纪世界上最惨痛的地震灾难之一,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的惨重伤亡。
为铭记这段历史,寄托哀思,2008年,唐山在原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上,建起了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公园占地40万平方米,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分为地震遗址区、纪念水区、纪念林区、纪念广场等区域,成为唐山人民缅怀亲人、追忆历史的重要场所。
纪念墙:24万个名字的重量
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面高达7.28米的纪念墙。墙体由5组13面组成,全长493米,距水面19.76米,这些数字无不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墙上镌刻着24万地震遇难者的名字,这些名字按照遇难者生前所在县、区或工作单位分组,有的是一家几口排在一起,有的是同事、同学并肩而立,还有一些年老者用“某某之母、某某之父”代替,刚出生的婴儿则用“某某之子、某某之女”代替。
每年7月28日,众多幸存者及家属会来到这里,在镌刻有亲人名字的墙面前献花、默哀。一位87岁的老人从甘肃赶来祭拜母亲,在儿女的陪伴下,他让女儿用纸巾将母亲的名字擦拭干净,并用手机拍下,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对他来说,这面墙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家乡唐山的深情寄托。
纪念活动:哀思与传承
每年的7月28日,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手持鲜花,静静伫立在纪念墙前,为逝去的亲人祈福。除了官方的纪念仪式,公园还定期举办地震科普讲座、主题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地震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在除夕至初一期间闭馆,其他时间正常开放,每天7:00至19:00,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费入园参观。这种安排既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时缅怀亲人的场所。
从废墟到新生:一座城市的涅槃
地震遗址公园不仅是纪念场所,更见证了唐山从废墟中崛起的历程。公园内保留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地震时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厂房南侧的砖砌烟囱,原高35米,地震时断成3截,其余两截被直接嵌入现存的烟囱内,呈套筒式结构,成为地震破坏力的直观见证。
如今的唐山,已从当年的废墟中涅槃重生。走在唐山的街道上,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优美宜人,民生福利持续改善。唐山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实现了跨越发展,更在精神层面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城市品格。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这座承载着唐山人民集体记忆的特殊地标,不仅记录了那段悲惨的历史,更见证了唐山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新唐山的发展成就。它提醒着世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