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背后的隐形杀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胸痛背后的隐形杀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胸痛,这个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在众多导致胸痛的原因中,有一种疾病堪称"隐形杀手",它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CS)。这种疾病不仅发病急骤,而且可能导致致命的心脏事件。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核心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ACS的五大发病机制
斑块破裂: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释放出凝血物质,引发血栓形成。炎症介质如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斑块侵蚀:约20%-40%的ACS患者存在斑块侵蚀。这类患者通常更年轻,且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较低。
钙化结节: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约占ACS病例的4%-7%。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情况,发病率不到5%,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痉挛:约25%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表现出冠状动脉痉挛,常见于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
ACS的症状表现
ACS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这种疼痛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 位置: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或颈部。
- 性质: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沉重感,就像"有人站在胸口上"。
- 诱因: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可缓解。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气短、出汗、恶心或头晕。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
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
近年来,医学界在AC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诊断技术:除了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新技术能更精确地评估血管内情况。
治疗方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IVUS引导下的PCI手术能显著降低靶血管失败率。在药物治疗方面,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传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既减少出血风险,又不影响缺血事件发生率。
预防和应对
预防ACS的关键在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冠状动脉病变。
如果出现疑似ACS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时间就是心肌,及时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虽然危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了解ACS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