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必打卡:天目湖砂锅鱼头、扎肝和乌米饭!
溧阳必打卡:天目湖砂锅鱼头、扎肝和乌米饭!
到江苏溧阳旅游,怎能错过当地的三大传统特色美食?天目湖砂锅鱼头以其鲜美的汤汁和嫩滑的鱼肉闻名;溧阳扎肝则将猪肝、五花肉等多种食材巧妙搭配,口感丰富;乌米饭色泽黝黑明亮,糯米香甜软糯。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美味体验。
天目湖砂锅鱼头:江南第一鲜
天目湖砂锅鱼头是溧阳最负盛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鲜”。这道菜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选用新鲜优质的鱼头,经过精心处理后,放入砂锅中,加入各种调料和香料,用小火慢慢炖煮。在炖煮的过程中,鱼头的鲜味与调料的香味相互融合,形成了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
砂锅鱼头的味道独特,香气四溢,入口鲜美,让人回味无穷。鱼头的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口感丰富,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常州美食的魅力。这道菜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了溧阳美食的代表之一。
溧阳扎肝:百年传承的美味
溧阳扎肝是溧阳最传统美食,也是溧阳三宝之一(肉圆、酱剥子、扎肝),以社渚、平桥一带最为正宗。“扎肝”之吉利义在于“着官”,因为在溧阳话中,“肝”与“官”同音,“扎”与“着”谐音。“着”取其“高中”义,非常吉祥!溧阳扎肝的主要材料是猪肝与猪小肠,根据不同的口味可以再扎上五花肉、油豆腐和笋干等。
这道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弘治年间。相传,溧阳竹箦桥陆笪里的陆征勤奋攻读,学有所成,这年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取“作官”之吉意,用猪的小肠缠扎于猪肝等物,亲手为儿子做了一碗菜肴,取名“扎肝”。陆征吃了之后,进京赶考果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做了大官。150年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其后裔陆禹思也进京赶考。临行前,其母亲照例为儿子做一碗扎肝。在做扎肝时母亲心想,陆家先贤做官,我的儿子日后也要做官,于是在猪肝中再加一块笋干,意为官上加官。陆禹思吃了扎肝后,进京赶考果然又是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做了大官。
一门二进士,扎肝传两辈,陆氏扎肝送考做官的佳话不胫而走,成为民间美谈。由此,“扎肝即作官”的取兆之菜,激励着竹箦桥一带的耕读人家。“扎肝扎肝,吃了做官”,人们纷纷效仿制作扎肝,以图子孙读书做官。久而久之,扎肝兴起四乡八里、流行溧阳各地,进而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旧时,每当寒冬腊月,溧阳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做上几碗扎肝,是为过年待客,也图好兆吉利。民间有例,就连新女婿上门众亲戚热情劝酒,丈母娘心疼之际,也让新女婿先吃几口扎肝填肚,以防喝饿肚酒伤了身体。
制作扎肝的原料为:猪肝、五花肉、油豆腐、笋干、猪小肠等,每种原料各一块,荤素叠夹,用猪小肠缠扎而成。锅上大火,放冷水,将扎肝烧沸,撇去浮沫,放入姜片、老酒、葱结、精盐、酱油、白糖,转文火烧约90分钟,捞去葱结,放入味精,收干卤汁,扎肝即可食用。
溧阳扎肝,荤中有素,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柔中有脆,口感酥爽,浓香扑鼻,味道鲜美,老少皆宜。曾荣获全国民族烹饪大赛特金奖、黄海美食文化节“锦绣天堂杯”烹饪大赛金奖。2008年,溧阳扎肝荣获首届“溧阳十大经典名菜”之美誉。2010年,经全聚香餐饮有限公司发掘整理,溧阳扎肝制作技艺被评为“中国名菜”。溧阳扎肝,曾是溧阳农家传统过年的大菜,随着技艺的传承进化,如今已成为一年四季皆可品尝的传统美食。
溧阳乌米饭:千年传承的民俗美食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溧阳有吃乌米饭的传统习俗。乌米饭由天然植物染色的糯米制成,清香软糯,不仅美味还兼具养生功效,深受当地人喜爱。乌米饭色泽黝黑明亮,糯米香甜软糯,是溧阳的传统特色美食。
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糯米,经过天然植物染色,再经过蒸煮等工序,最终呈现出乌黑发亮的外观。乌米饭的口感软糯,带有淡淡的植物香气,甜而不腻,是溧阳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溧阳的三大特色美食,不仅展现了溧阳饮食文化的魅力,更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天目湖砂锅鱼头的鲜美,溧阳扎肝的丰富口感,还是乌米饭的软糯香甜,都让人大饱口福。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溧阳人智慧的结晶,值得每一位游客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