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八埭头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了
杨浦:八埭头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了
八埭头,这个位于黄浦江畔、上海陆家嘴对岸的百年老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诸多重要时刻。从19世纪末的民族工商业发源地,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风云际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复兴,八埭头的历史变迁,正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1883-1908:八埭头的前身
八埭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自诞生之日起,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就是现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衍生之地。1883年,时任北洋通商产业大臣的李鸿章拧开杨树浦自来水厂的阀门,一发不可收。上海杨树浦水厂、上海造船厂、怡和纱厂等现代工业在这里起步,并于1908年逐渐发展壮大,八埭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1883年,李鸿章来到八埭头参加远东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的落成典礼。
1908-1937:繁荣的十里洋场
这一时期的八埭头是远东第一片繁荣的田野,也是杨浦的“南京路”。载歌载舞,沉醉于金钱,上海海滩十里洋场的原型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与此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和西方科学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织在一起:1919年,年轻的毛泽东把他的好朋友蔡和森送到法国,他们都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1922年,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参观了巴达头,得知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它既属于时代又属于八大名。
在20世纪20年代繁荣的上海,八个女孩在唱歌跳舞。
1919年,年轻的毛泽东在杨树浦码头告别了在法国的朋友蔡和森。
1922年,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得知他们在巴达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1949:从痛苦到幸福
1937年,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彻底摧毁了人民在民主和繁荣道路上的各种探索和努力。与此同时,有一段时间上海去了海滩,八个呆头载歌载舞,从世界之巅跌落是多么痛苦。从1937年上海沦陷到1949年解放,从地狱到天堂,从苦难到幸福,人们在黑暗和痛苦中挣扎了12年。
20世纪30年代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八埭头,但人们仍然过着坚强的生活。
1949年上海解放时,幸福就写在它的脸上。
1979-1992:转折点和黎明
1979年春节,邓小平先生访美,使中美关系走向了正确的方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华盛顿,中美签署的一揽子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与上海关系密切。19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浦东在世纪之交开发,上海全面加速发展。当时,八位领导人都在浦江对岸,默默地注视着世纪的变迁,等待着他们的重生。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年夜饭,老虎窗显示了老房子的特征。
2014-至今:离开和重生
在新的世纪里,上海又回到了世界之巅,随着旧的改革工作的加速,八大关也在经历着一次出发和重生。历史上的巴达头渐渐模糊,未来的巴达头渐渐清晰梦幻。人们不仅对这片土地有依恋,也有期待。
八个搬来的埭头居民。
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八埭头正在上演一场全球城市的滨水城市复兴。这座古城的所有繁荣和变迁都将成为过去,这个传说将很快重新开始。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热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