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和许村:千年古建的活化新生
徽州古城和许村:千年古建的活化新生
202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安徽省歙县成功入选,成为全国8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歙县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更为徽州古城和许村古建的未来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徽州古城:千年古建的活化新生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始建于秦朝,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齐名。古城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形成了独特的城套城布局。宋至明清时期,古城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
步入徽州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许国石坊。这座建于明代的石坊,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八脚牌坊,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石坊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精湛工艺。不远处的徽州府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府衙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仪门、正堂、二堂、三堂等建筑,展现了古代官府的威严与肃穆。
近年来,歙县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实施徽州府衙复原、古城墙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等工程,整体提升了古城风貌。同时,当地还出台了多项保护制度,如《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巡查制度(试行)》等,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许村:明清古建的活态传承
距离徽州古城不远的许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誉为“徽州明清建筑博物馆”。村中的彤史垂芳坊、大郡伯第门坊等古建筑,见证了许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近年来,许村在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将老村委会办公楼改造成“许村有囍”沉浸式剧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徽州婚嫁习俗。这一项目不仅活化了古建筑,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优秀案例”。
创新活化:让古建焕发新生机
2022年起,歙县取消了徽州古城门票,转而聚焦夜游经济,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其中,《徽州府有喜》以徽州古城为演出场景,以徽州历史和民间故事为背景,将徽州元素巧妙融入演出,成为古城文旅融合的典范。今年8月,《徽州府有喜》获评“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大黄山”区域第一名。
在古城的阳和门城楼上,一家由“90后”创办的老爷咖啡馆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咖啡馆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内部装饰融合了非遗鱼灯、传统鼓乐等元素,每天上演不同的非遗表演,让游客在品味咖啡的同时,感受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歙县还通过打造非遗集市、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让古建筑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在古城的街巷中,汉服体验馆、非遗手工作坊、特色小吃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徽州古城和许村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创新性的保护和利用,这些古老的建筑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它们不仅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徽州古城和许村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