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中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中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风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该指南建议,对于能够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而对于无法正常进食者,则应通过鼻胃管或胃造口进行管饲营养支持治疗。此外,还应重视液体及营养状况评估,以避免脱水及营养不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这些科学指导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风患者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
中风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常常会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研究显示,在中风患者中,有20%-6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对于能够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但是,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管饲营养支持治疗。这可以通过鼻胃管或胃造口的方式进行,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
在实施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液体及营养状况的评估。这包括监测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脱水及营养不良的情况。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具体营养方案
在制定营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的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对于高血糖患者,应采取低糖饮食,主食摄入量不超过二两;对于高血脂患者,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内。
在蛋白质的补充方面,推荐食用优质蛋白食物,如鱼、瘦肉、牛奶、鸡蛋、豆腐等。其中,动物蛋白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而鱼蛋白是动物蛋白中最好的,大豆蛋白则是植物蛋白中的优质选择。
此外,还应注重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糙米、燕麦、南瓜、菠菜、土豆等。钾能减少体内钠的滞留,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同时,多食用洋葱、大蒜、大葱、芹菜、韭菜、金针、木耳、蘑菇、西红柿等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康复期的营养管理
中风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合理的营养支持外,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同时,定期复诊评估生化指标及颅内外血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营养方案和治疗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患者和家属不应自行调整。
中风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团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综合管理,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