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独居老人如何安度晚年?
河南:独居老人如何安度晚年?
“李奶奶,您看这个可升降的护理床能辅助您起身,床头的靠垫软硬适中且有支撑性,可舒服了。”在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水南村,88岁的特困老人李军对如今安全舒适的居家生活很是满意。这是河南省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应对独居老人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0万人,占13.49%。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城镇农村独居和空巢老人比例达到约70%。这些独居老人不仅面临生活上的困难,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河南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新乡市打造“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通过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等措施,为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郑州市则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入网率达100%。
在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张堤村,低保对象张言老两口申请了一个拐杖椅。专业团队上门进行综合评估后,又为他们家增添了床边扶手、防滑地垫等适老化设施。改造完成后,改造方工作人员定期入户检修,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得劲得很!”张言为适老化产品及服务由衷地点赞。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新乡市卫滨区胜利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内,老人们欢快地跳着民族舞。“这里离家近、场地大,是我们练舞的好地方。”73岁的民族舞队领队王淑琴老人说。该中心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设置有住养区、康复区、活动室、阅读室、助浴间等功能区域,可满足辖区老年人托养照护、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需求。
在解决独居老人用餐问题上,新乡市高新区众康养老院惠民餐厅于2024年5月正式运营,在满足周边老年人一日三餐堂食需求的同时,还为社区助餐点以及行动不便、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458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
在郑州,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楼主要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养生餐饮、老年大学、中医门诊、康复医疗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二楼主要为高龄长者提供短托、中托、长托、计时托、术后康复、慢病管理等养老服务,设置有80张床位。街道以“物业+养老”为模式,联动辖区内1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专业、平价的综合养老上门服务。
在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福华颐养院,一场热闹的联欢会正在举行。游戏问答环节,医生护士围绕日常保健常识连连发问,老人积极抢答,获得奖励的老人十分开心。这里是一所政府主导、民企参与、医疗机构技术支撑的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为邻,通过二楼的长廊通道把养老院和医院门诊楼连通起来。
除了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努力,家庭和个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为独居父母选购小度智能屏1S Plus的经历。这款智能屏能精准识别方言,支持多轮对话,还能提供视频通话、用药提醒等服务,成为独居老人的贴心伙伴。
然而,面对庞大的独居老人群体,现有的养老服务仍显不足。据统计,针对1383万(65岁及以上人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河南省建设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近1.4万多件,其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3371件,仍显杯水车薪。而且养老机构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部分机构设施不完善、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独居老人的精神关怀同样不容忽视。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照顾母亲的经历,指出即使子女尽心尽力,也难以完全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她建议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社交活动等方式,帮助独居老人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河南省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从政府主导的社区养老服务到社会力量参与的智慧养老,从家庭照护到科技辅助,各种创新举措正在逐步推进。但要真正解决独居老人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每个人的老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尤其是失去老伴的老人。”让我们用更多的关爱和智慧,为独居老人创造一个温暖、安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