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镇古村: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广州古镇古村: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不仅有高楼大厦的现代繁华,更藏着不少充满岭南韵味的古镇古村。它们如同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诉说着广州独特的人文魅力。
沙湾古镇:广东音乐之乡的八百年风韵
始建于南宋的沙湾古镇,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不仅是广府文化的代表,更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
走进古镇,石阶石巷、镬耳屋、蚝壳墙等岭南特色建筑映入眼帘。留耕堂、玉虚宫等古建筑保存完好,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但沙湾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里更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
明清时期,沙湾举人进士辈出,但沙湾有个很特殊的政治倾向,念书不愿走仕途,有功名的人就回乡,为了教下一代健康成长,他们会找一些人教他们唱戏啊,学音乐,这样沙湾就形成了浓厚的音乐氛围。近代沙湾涌现出了极富盛名的广东音乐名家“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更是让沙湾在音乐界声名远播。他们在沙湾“三稔厅”创作了广东音乐四大名曲中的三首《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何氏三杰的爷爷何博众,更是才艺出众,不仅创作《雨打芭蕉》还练就了“十指琵琶”有着“琵琶大王”的美誉。
为了弘扬沙湾的音乐文化,将广东音乐发源地旧址“三稔厅”辟为“广东音乐纪念馆”,并兴建了“沙湾广东音乐馆”,馆内设广东音乐私伙局演奏厅、广东音乐展示厅、广东音乐互动厅,是集音乐表演、展示、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黄埔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唐代诗人韩愈曾写下“扶胥之口,黄木之湾”,这正是位于黄埔的扶胥港,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黄埔古港承载了广州千年的贸易繁荣。
古村里至今保留了大量的遗迹和文物,包括古民居、古港码头、古港公园、凤浦牌坊等,走进黄埔村就好似穿越回百年前的岭南。周边拥有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古港码头遗址、阔阔真公主号仿古船、古港公园、哥德堡号纪念雕塑、古港新地等打卡点,你可以踏着石板路,抚着青砖墙,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老印记,看看“公主”的真面貌~
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交汇。艇仔粥、鸡仔饼和姜撞奶等传统美食,让古港的风情更加浓郁。猫记艇仔粥和奶婆姜撞奶是很多人的美食首选。
聚龙古村:清代岭南建筑的典范
聚龙古村建于清代光绪五年,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岭南特色民居建筑群之一。这里融合了开平碉楼和西关大屋的建筑特色,19幢清代双层青砖别墅按井字型铺成7条街巷,趟龙门、木雕、屏风、青石板路……山水楼台之美竟能在城市中心近赏,置身于鳞次栉比的清代建筑群落,有种时光倒流的交错感。
荔湾区以扩大外延,增加内涵,惠及群众、提升品位为目的,结合聚龙村西侧大冲口涌的景观水利建设,以聚龙古村为龙头之一,对冲口沿江一带闲置物业进行改造和增值再利用,将冲口涌一河两岸开发成具有岭南建筑特色,富含浓郁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商业旅游地带,将珠江水引入冲口涌,打造滨水创意产业带示范区。
保护与传承:让古镇古村焕发新生
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广州的古镇古村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的问题,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大兴土木,拆真建假,拿着雷同的设计规划,在各地搞“复制粘贴”新建各类商业仿古街,导致“千街一面”“千村一面”,做出了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值得庆幸的是,广州已经开始探索更加科学的保护模式。以沙面大街为例,这里曾是英法租界的“万国建筑博物馆”,经过整体提升和功能完善,如今已成为广州的“城市会客厅”。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注入了现代活力,真正实现了“留人留形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
广州的古镇古村,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广州的沧桑巨变,承载着岭南文化的精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让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古镇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