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硬仗将军王甲本:抗日战场上的传奇英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硬仗将军王甲本:抗日战场上的传奇英雄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IAPMILQ055693FQ.html

王甲本,这位来自云南的抗日英雄,在中国正面战场的22场会战中参加了9场,被誉为“硬仗将军”。他在与日军的近身肉搏中壮烈牺牲,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拼刺刀中牺牲的高级将领。

滇军的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袁世凯称帝时,蔡锷将军率领滇军,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

抗战期间,约10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而且,自始至终,从未出现叛变投降的滇军将领,滇军也由此获得“国之劲旅”的美名。

有这样一位滇军名将,他在军事方面,颇具才华,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料敌如神;

他智勇双全,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著;

他是中国军人中,最硬气的将领。在中国正面战场的22场会战中,他参加了9场。每一场都是硬仗,恶战,处于劣势之战。因此获得得“硬仗将军”的光荣称号。

他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与日军近身肉搏中,牺牲的高级将领。

他就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牺牲后追赠上将)军长——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汉族。1901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个军人世家。

受父亲影响,他少年时代,即立志从军报国,1918年,王甲本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学习。

当年12月,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投入到滇军将领顾品珍手下当兵,走上了报国之路。

因作战勇敢,深得器重,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

1921年,王甲本投奔范石生的16军。在47师先后任营长、301团团长。并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沈鸿英等战役,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1929年,16军被改编为51师,王甲本任51师151旅少将旅长。

1935年,王甲本被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并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98师副师长(师长为夏楚中)。

1937年8月13日,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担任警卫。

8月14日,凇沪会战拉开序幕,王甲本率98师,开赴上海前线,并于当日投入战斗。

战斗中,王甲本将军身先士卒,亲率一线官兵,与敌浴血奋战,战功显赫,以勇猛著称全军。

凇沪会战后,王甲本升任98师师长。

1938年,奉命率98师转战皖南。赠新四军罗炳辉部子弹20万发,并与新四军配合,攻下孙家铺等车站,占领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后转驻湖南湘潭。

1939年秋,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立下战功。战后升任79军中将副军长兼98师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任长沙外围作战总指挥,歼敌无数。

捞刀河战役,王甲本率98师,重创日军精锐。98师伤亡上千人,题“是为国殇”以纪念。

战后因功受奖,被誉为“硬战将军王甲本”,载入军事会议手册。

1941年10月,擢升为79军中将军长兼98师师长,时年40岁。

1942年,王甲本率98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1月5日,于浏阳河,毙敌第三师团第18联队土屋镜次及部下上千人。

王甲本收集鬼子尸体,焚烧后挖大坑埋葬。并立“倭寇万人冢”石碑,作为纪念。“甲本葬敌”一时间传为佳话。

1943年10月至1943年5月,王甲本率79军,先后参加常德会战、鄂西会战。

屡出奇兵,打了几场漂亮仗,重创日军,战功赫赫。

王甲本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79军获赠“我武维扬”旌旗。

1944年6月,王甲本奉蒋介石之令,千里驰援衡阳。在衡阳外围同敌作战,以解友军之围。

王甲本指挥79军,与日寇激战月余,伤亡较重大。

王甲本于是改变战略,抽调第293团,组建突击营,向城西北角发起突击,利用敢死队打开缺口。

7月中旬,突击队多次杀入西北城区。但由于守城部队,已经向市内收缩,城外部队无法会合,衡阳解围无功而返。

9月1日,日军沿湘桂线两侧,向守军发动钳形攻势。第79军撤至冷水滩一线,布防堵击日军。

9月3日晚,由于第98师一团长误报敌情,导致师长将主力撤走。而且,因为通讯不畅,没有及时告知军指挥所。

1944年9月6日晚,数千名日军,乔装成中国士兵、平民百姓,从铁路两侧前进,袭击79军指挥所。

当天晚上,王甲本命令第98师第292团团长王卓如,率部连夜占领山口铺,以阻击日军进犯。

然而,王卓如贪生怕死,贻误战机,导致山口铺侧翼,被日军骑兵部队抢占,这为后来的遭遇战,埋下了祸根。

9月7日早晨,天刚蒙蒙亮,79军指挥所先头部队手枪连,通过玉七亭坡地,下到山口铺东侧的平原地带,王甲本骑着马紧随其后。

突然山上响起了一阵阵枪响,先头部队与日军遭遇,并迅速发生激战。由于王甲本骑着高头大马,非常显眼,于是遭到了日军的重点围攻。

日军居高临下,用重机枪朝骑在马上的王甲本扫射。王甲本身边的副官吴镇科等人,虽然拼死救护,但由于事发突然,救护不及,王甲本身中数弹。

他们且战且走,勉强撤退到玉七亭东侧时,由于行动缓慢,被日军骑兵追上。

在玉七亭之坡地上,护卫的士兵,纷纷被日军骑兵砍杀,最后仅剩下了王甲本和吴副官两人。

此时,王甲本将军身中数弹,吴副官身上也多处负伤。他们用步枪、刺刀,与冲上来的鬼子骑兵,进行了最后的肉搏战。

一场惨烈的厮杀后,王甲本将军和吴副官,因为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在玉七亭畔。

天完全大亮之后,副参谋长关裕祥,率暂6师一个新兵团,在唐家祠堂附近,收容突围而出的部分人员。唯独不见王甲本军长,吴副官和手枪连官兵归来。

李印西参谋率领几名便衣人员,悄悄返回山口铺玉七亭附近,进行搜索。

当他们寻找到玉七亭东侧坡地时,发现了王军长及吴副官的遗体。

王甲本将军仰躺于地,身上有多处弹痕。面部多处被日军刺伤,浓眉拧在一起,眼睛半睁,脸部扭曲,上牙陷入下唇的肌肉中。

尤其是两个手掌,被日军的刀锋,绞得血肉模糊,露出森森白骨。

很显然,王甲本将军受伤后,与日军贴身肉搏,拼起了刺刀。用双手抓住日军刺刀,被绞烂了手掌。

吴副官身上也是中了数十刀,双手同样被日军绞烂。

王甲本将军,惨死于敌人的刺刀之下,壮烈牺牲时,年仅43岁。

当日下午,李印西、潘茂等人,将王甲本和吴副官的遗体,抬到了山口铺东北侧大山边唐家祠堂。

并征用了当地大财主的上好棺木一副,将军长遗体草草装殓,安葬在东安山口铺芭蕉村张家冲后山坡上。

同时还买了居民的棺木一副,将吴副官遗体殓葬于将军墓侧。

由于,当时日军大部队已经杀到附近,李印西等人不敢久留,只得连夜向武冈方向转进。

王将军牺牲后,第79军由方靖继任军长。全军在武冈县,召开追悼会,沉痛悼念英勇牺牲的王甲本将军。

各界人士的挽联、花圈,挂满了会场。全军将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要继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将军的遗志,狠狠打击日本强盗。

追悼会后,委派副官李占庭,携带足够的生活费,为王甲本将军守墓。

以后,又有当地农民刘理谷、刘理明、刘本世等人,接力守护将军墓40多年,使其得以保留至今。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派人送来挽联:

“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

横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1944年11月7日,国民政府国防部,追认王甲本为陆军中将,抗日烈士。

为了纪念王将军,其家乡的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的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

2014年9月,王甲本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为了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而壮烈牺牲的英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