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影响高铁退票新规引热议:24小时联程车票规则是否合理?
台风影响高铁退票新规引热议:24小时联程车票规则是否合理?
近日,上海的童先生遇到了一件让他困惑的事。他通过铁路12306软件购买了9月16日从上海到常熟、9月17日从常熟到上海的往返高铁票。受台风“贝碧嘉”影响,去程列车停运。在办理退票时,童先生发现9月17日常熟至上海的返程高铁票被收取了每张票4元的退票费。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高铁退票政策的热议,特别是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的退票规则是否合理。
台风影响下的退票困境
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0日夜间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预计将于9月5-17日中秋前后影响我国江浙沪一带沿海地区。受此影响,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线路出现大面积停运。
童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许多旅客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台风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列车停运,但在退票时却被告知需要支付退票费。这种情况下,铁路部门的退票政策是否合理,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现行退票政策解读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最新退票政策,高铁退票手续费按以下标准收取:
- 开车前8天(含)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
- 开车前48小时至8天以内退票:按票价5%收费。
- 开车前24小时至48小时以内退票:按票价10%收费。
- 开车前不足24小时退票:按票价20%收费。
此外,改签后的车票如果再退票,会按照梯次标准核收退票费;而春运期间的退票规则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改签过的车票,退票时将统一按20%收取费用。
然而,这些规定并未考虑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铁路部门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退票,主要依据“联程车票”的规定来处理。根据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解释,联程车票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旅客分段购买的出发地到目的地之间可以联程接续的多段车票。
- 前段车票到站与后段车票发站应为同一个车站,或者是同城铁路营业站。
- 前段车票到站时间和后段车票开车时间间隔不超过24小时。
争议焦点:“24小时”规则的合理性
在童先生的案例中,12306工作人员解释称,由于返程票不符合“24小时内联程车票”规定,因此需收费。这一解释引发了广泛争议。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吴振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明确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24小时的规定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并不是特别人性化,不符合老百姓认知的期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也建议,联程车票退票规则对于24小时的时间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他说:“面对台风、地震等这些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情况,联程车票的退票规则更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例如,将《国铁集团客规》中有关联程车票规定的‘24个小时’延长至‘以24小时为原则,48小时为特殊情况’,如果始发站、中转站、目的站彼此之间车程较短,继续沿用24小时标准即可,但是如果这三站车程较远,且车次较少,购票困难,则建议考虑将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以内。”
改进建议:优化退票规则应对不可抗力
面对公众的质疑,专家建议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退票规则,以更好地应对不可抗力因素对旅客出行的影响。具体建议包括:
- 延长联程车票的时间间隔:将24小时的标准适当延长,特别是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给予旅客更宽松的退票条件。
- 细化不可抗力退票规则:针对台风、地震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制定专门的退票政策,确保旅客权益不受损失。
- 提高政策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旅客普及退票政策,特别是特殊时期的退票规则,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争议。
在不可抗力面前,如何平衡铁路部门和旅客的利益,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倾听民意,不断完善退票规则,让铁路运输更加人性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