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鹮现身东莞,揭秘背后的生态保护秘籍
彩鹮现身东莞,揭秘背后的生态保护秘籍
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现身东莞谢岗镇黎村村,引发观鸟热潮。这一罕见鸟类的出现,不仅让当地居民兴奋不已,更成为东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佐证。
“稀客”彩鹮的东莞之旅
彩鹮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极高的鸟类,通常被视为环境指示物种。它们喜欢在安静安全、水质干净且食物富集的地方栖息。此次在东莞谢岗镇黎村村发现的彩鹮,正是在一片稻田中被观测到的。据目击者描述,彩鹮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展翅高飞,在阳光的照射下,深色的羽毛折射出金属光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彩鹮的生态密码
彩鹮属于鹮科鸟类,目前我国生存有5属6种,其中最珍贵的是朱鹮和黑脸琵鹭,二者都是处于灭绝边缘的世界级珍禽。彩鹮的生存状况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它们通常在春季成群营巢,由雄鸟运送巢材,雌鸟筑巢看守。在育儿时也讲究“夫妻配合”,共同承担孵卵和喂养的责任。彩鹮的食谱较为广泛,包括水生昆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会捕食青蛙。
东莞的生态答卷
彩鹮的现身并非偶然,而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东莞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水污染治理:2016年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 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 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科学开展大气监督帮扶,2023年共办理处罚案件8万余件,较2017年下降66%。
- 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固废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行为。
生态改善的东莞样本
除了彩鹮,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选择在东莞安家落户。万江龙湾岛作为城市中央的“鸟岛”,吸引了33种鸟类栖息,其中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褐翅鸦鹃和小鸦鹃。银瓶山森林公园四季如画,春天的红花荷与秋天的红叶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樟木头林场甚至发现了野生中华穿山甲的踪迹,而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也在东莞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未来可期
环境好不好,鸟儿用脚“投票”。从2008年东莞观鸟记录只有65种,到2023年底达到3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这一变化正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证明。随着东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珍稀物种选择在这里安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