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一鹤到于蕾:2024年春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从黄一鹤到于蕾:2024年春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用传统文化作为底色,融合现代流行元素和智慧化手段,展现了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内核。这场视听盛宴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从黄一鹤到于蕾:春晚导演的传承与创新
春晚自1983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42个年头。从第一届的总导演黄一鹤,到如今的总导演于蕾,春晚的导演团队经历了数代更迭。于蕾是近十年来唯一一位连续三年执导央视春晚的总导演,她的执导风格和创新理念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于蕾曾参与《国家宝藏》《最忆是杭州》等大型文化节目和演出的创作,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她的带领下,2024年春晚不仅延续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更是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创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24年春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由张艺谋执导,通过科技和舞蹈的叠加,展现了春晚舞台的创意魅力。节目中运用了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VP(虚拟制作)等前沿科技,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在《健康到到令》节目中,数字熊猫“花花”以中国传统健身方式八段锦为元素,通过数字熊猫造型让八段锦这一传统文化更年轻、更有亲和力。此外,功夫微电影《争春》以影视化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功夫,《瓷影》以舞绘型呈现景德镇陶瓷文化至简色彩下的器型之美,相声《我要不一样》用“飞花令”作为整体节目内核展现传统诗词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
2024年春晚在创新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场节目《我们的春晚》通过扯面师傅、退休技工、公安民警、运动员等各行各业“小人物”,展现了时代潮流中由每一个平凡奋斗者建构的整体国家形象。歌曲《拼音》以浓郁的父子情感染观众关于“家”的情感记忆。歌曲《永恒的诗篇》将《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三部英雄史诗搬上春晚舞台,表达了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春晚还设置了四个分会场,分别位于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这种“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不仅展现了祖国各地的特色文化,也让春晚的舞台更加多元和丰富。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中的陕派说唱、创意水秀、鼓乐交响让大唐不夜城再现繁华盛世恢弘景象,特别是李白人物数字形象出现在永安门前,全民齐诵《将进酒》的场面震撼屏幕内外,激发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文化自豪感。
展望:春晚的未来之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春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2024年春晚采用了“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通过5G网络实现多地联动,让观众能够同时欣赏到不同地区的特色节目。此外,春晚还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互动,让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的创作和传播中来,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未来,春晚可能会更多地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同时,春晚也会继续坚持“开门办春晚”的理念,更多地吸纳民间艺术和年轻一代的创意,让春晚真正成为“人民的春晚”。
2024年春晚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以立足时代、深入人民、引领发展的主流文化表达,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形象和中国风采,凝聚了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