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重大发现:40%老年高血压或可不靠药物控制!
中国学者重大发现:40%老年高血压或可不靠药物控制!
一项由中国香港和深圳学者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颠覆了人们对高血压的传统认知:在高血压确诊后的最初几年内,超过40%的老年患者可能不需要依赖降压药物就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这项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20062018年)和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19982016年)的2760名33~99岁成年人,这些参与者均无主要心血管病,有高血压,但在基线和随访期间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研究的主要结局是在最后一次血压测量中高血压得到缓解的患者比例。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中位随访6年期间,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66%和70%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下降,52%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 mmHg,60%的患者舒张压降低≥3 mmHg。更值得关注的是,42%的患者在最后一次测量时血压已恢复到正常水平(<140/90 mmHg),其中67%的患者保持正常血压状态已有约4年,43%的患者保持正常血压状态已有约8年,29%的患者保持正常血压状态已有约12年。
进一步分析显示,某些生活方式因素与血压恢复正常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基线时不吸烟、随访期间维持正常体重指数(BMI)、随访期间戒酒等,都与高血压缓解有关。与持续高血压的患者相比,血压恢复正常的患者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34%。
这一发现对传统认为高血压需要终身用药的观点提出了重要挑战。研究作者指出,血压下降不太可能归因于所谓的霍桑效应(被观察者改变行为)和白大衣效应(随访期间部分患者血压升高),更可能的原因包括“回归平均值”、生活方式调节(如减重)、合并症治疗(如降脂和降糖治疗)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2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下降也更为明显,这表明即使是较为严重的高血压也可能通过非药物手段得到改善。
这一发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少在诊断后的最初几年内,采取较为温和的治疗策略可能是合理的。这并不意味着降压药物不再重要,而是提示医生和患者应该更加重视生活方式干预的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哪些因素可以预测高血压的缓解,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元素(如香蕉、土豆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并避免剧烈活动。
戒烟限酒: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两杯标准饮品,女性不超过一杯。
保持理想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心血管负担。
保暖防寒:冬季注意增添衣物,防止寒冷诱发血压升高。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起床或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突然站立导致头晕。
餐后适当活动:餐后20-30分钟进行轻微活动,如散步,可缓解餐后低血压。
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然而,研究作者也承认,目前对高血压缓解的潜在因素分析还不够充分,例如替代盐、健康饮食、钾摄入量、精神压力和慢性肾病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前,仍需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这一突破性发现可能会改变未来高血压的管理策略,让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