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微信转账有坑?教你如何避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信转账有坑?教你如何避雷!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3664478_174933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20/doc-ineaarnx6020472.shtml
3.
https://www.sohu.com/a/840552557_120991886
4.
https://www.woshipm.com/share/6063062.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38208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DJ2EU205566KML.html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d6f562e4b066704b6905a9.html
8.
http://www.watson-band.com/cmsDetail.htm?item.id=5e22f8f1615b441c93236cc562f0c398
9.
https://credit.hd.gov.cn/cxwh/202402/t20240221_197917.html
10.
http://www.aaalawfirm.com/archives/20486?lang=zh-hans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9/22/84292783_1118772481.shtml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微信转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问题。本文将从法律风险、安全隐患、法律性质以及延迟到账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微信转账的注意事项,帮助您安全使用这一功能。

01

法律风险:大额交易监管趋严

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个人账户的现金交易超过5万元,或私户转账超过50万元(境内)/20万元(境外),都将被重点监管。此外,还有15项可疑交易特征会被重点监测,包括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资金收付频率与企业经营规模不符等。

值得注意的是,“双高”人群(高收入高净值人员)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将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推进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常态化管理。

02

安全隐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近期,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在微信用户中蔓延。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微信界面、发送钓鱼链接或利用微信漏洞,在用户转账时弹出虚假提示信息,如“账户异常,请验证身份后继续转账”、“系统升级,请重新输入付款密码”等,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或完成不必要的转账。

为防范此类风险,用户应保持冷静,仔细甄别信息来源,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定期更换复杂密码,并开启双重验证功能。在遇到亲友紧急转账请求时,务必通过其他渠道核实身份真实性。

03

法律性质:红包与转账大不同

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则判决中,原告刘女士通过微信红包和转账方式向被告周先生转款15669元。法院认定,微信红包属于赠与,无需返还;而微信转账则属于借款,周先生需偿还12900元。

这一判决揭示了微信红包与转账在法律性质上的重要区别:

  • 金额大小:红包金额上限为200元,通常被视为赠与;而大额转账则可能被认定为借款。
  • 名称含义:微信红包与实体红包一样,天然带有“赠与”属性;而转账则更倾向于借贷关系。
  • 软件功能:微信转账支持“退还”操作,符合借款合同的双务性;而红包一旦发出则不可撤回,符合赠与合同的单务性特征。

04

延迟到账:如何取消与预防

微信转账时选择延迟到账,虽然能降低风险,但也会带来不便。如果急需取消延迟到账,可在对方确认收款前尝试取消。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微信,进入相关聊天界面
  2. 找到转账记录并点击
  3. 查看是否有取消选项

如果对方已确认收款或超过24小时未处理,建议联系微信客服寻求帮助。同时,为避免类似情况,建议在转账前确认对方账户信息,选择小额试探性转账,或直接选择即时到账。

在享受微信转账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时刻保持警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使用技巧,合理运用各种功能,让移动支付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安全助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