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推荐:八段锦养心法
天津中医药大学推荐:八段锦养心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专家毛静远教授推荐了一套中医心脏调养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八段锦这种传统健身功法。研究表明,八段锦不仅能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还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机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和谐的状态。
八段锦:传统功法的现代价值
八段锦在北宋时期就已流传于世,是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代表之一。其动作舒展优美,因其有八节而得名“八段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杨欣介绍,八段锦简单易学、功效显著,适用于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
八段锦的具体动作包括:
双手托天理三焦: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自左右身侧上举至头顶,十指交叉,翻掌向上,两足跟顺势踮起,再将两臂放下复原,两足跟着地。
左右开弓似射雕:两足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右侧与左侧相反。
调理脾胃须单举: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右侧与左侧相反。
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右侧与左侧相反。
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的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右侧与左侧相反。
双手攀足固肾腰: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上体展直,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脚开立,成马步状,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右侧与左侧相反。
背后七颠百病消:两脚相并,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科学依据:从传统到现代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八段锦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张婷副主任医师指出,适度的锻炼可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八段锦作为传统功法,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国医大师邓铁涛也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八段锦配合其他中医外治法,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脏供血。
养心之道:不止于运动
除了练习八段锦,中医养心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建议采用“五高三低”饮食原则,即高钾、高镁、高钙、高蛋白及高膳食纤维,低脂、低胆固醇、低钠。
规律作息:《黄帝内经》提倡“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夏季是养心的关键时期,应顺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情绪管理:《黄帝内经》提到“百病生于气,养身先养心”。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可通过正念冥想、中医传统功法运动、国学养心等方式调节情绪。
定期检查:定期检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穴位按摩:按压特定穴位如内关穴、劳宫穴、至阳穴等,可帮助调节心率、降压及改善心脏不适。
结语
中医养心之道,重在日常调养与预防。八段锦作为传统健身功法,不仅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调节全身脏腑机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心方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意见,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