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枫:十年坚守,为失独老人撑起心理关怀之伞
北京红枫:十年坚守,为失独老人撑起心理关怀之伞
在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双重压力下,失独老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超过60%的失独老人经历过严重抑郁,其中24.52%的人曾尝试自杀或自残。面对这样的困境,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自2013年起,持续为失独老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成为他们重获生活希望的重要支撑。
红枫中心:十年坚守,专业服务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妇女组织。2016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4A级社会组织。现任理事长为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教授赵然。自2013年开始,红枫中心将服务重点转向失独群体,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创新的工作坊活动,帮助他们走出伤痛,重燃生活希望。
创新服务:心理游戏与工作坊
红枫中心设计了多种心理游戏和工作坊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体验式学习,帮助失独老人打开心结,重建生活信心。例如,“生命故事工作坊”通过引导老人回顾人生经历,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情绪释放游戏”则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和管理负面情绪。
成功案例:赵常权夫妇的转变
赵常权夫妇是红枫中心服务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独生子女意外离世后,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自责。通过红枫中心的心理咨询和工作坊活动,他们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赵常权说:“是红枫中心的老师们让我明白,生活还有其他可能性。现在,我和老伴在福利院里互相照顾,还参加了合唱团,生活重新有了色彩。”
社会意义:从个体到群体
红枫中心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个体的命运,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2023年,其失独家庭心理关爱项目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被评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这表明,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持续的社会支持,失独老人完全有可能重建生活,重获幸福。
然而,面对庞大的失独老人群体,红枫中心的努力只是开始。据北京枫彩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失独老人中,86.76%的人希望再生养一个孩子,但52.81%的人因经济条件不好而放弃。这说明,除了心理关怀,这个群体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
红枫中心理事长赵然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失独老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关怀、经济援助和政策保障,让这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今天,失独老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通过十年的坚守和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红枫”,为失独老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