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州120延误背后:医疗救援体系的反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州120延误背后:医疗救援体系的反思

引用
搜狐
14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6316532_120347736
2.
https://m.ixigua.com/zhuanti/7455041952699123762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H5PHEM0553VIVI.html
4.
https://www.bj.chinanews.com.cn/news/2024/1124/97306.html
5.
https://www.beijing120.com/content/12885?channelId=200
6.
https://icb.hku.hk/chs/sharing/detail/Article-2024%E5%B9%B407%E6%9C%8818%E6%97%A5
7.
https://www.bjrd.gov.cn/zyfb/bg/202012/t20201222_2180103.html
8.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228/3b420641912f46e1bdbbe15649ed56a4/c.html
9.
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5-01/20/content_742_877991.htm
10.
https://wjw.sz.gov.cn/szsjjzx/xxgk/zbgg/content/post_11953134.html
11.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52902
12.
https://yiminwan.com/4635/
13.
http://www.ordoszx.gov.cn/xxtd/202412/t20241211_3738148.html
14.
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07/t20240703_3736493.html

2024年12月13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一名老师在上课时突然晕倒,大一学生刘怡菲等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成功挽救了老师的生命。这一事件展示了学生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然而,并非所有紧急情况都能得到如此及时有效的处理。近年来,120急救延误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调度员专业能力、资源分配、法律法规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医疗急救体系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01

我国120急救体系现状与挑战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现场人员的急救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120急救体系的响应时间较长,一般在10-20分钟之间。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急救体系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基层医疗急救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网络化、系统性运行机制;二是基层急救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三是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际急救需求。

此外,民众对急救的认知水平也有待提高。社会急救科普培训普及率较低,导致在紧急情况下,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施救。这不仅影响了急救效果,有时甚至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造成二次伤害。

02

国际经验借鉴

对比其他国家的急救体系,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香港为例,其医疗体系以政府为主导,90%以上的医疗费用由政府承担,医疗水平较高。香港的平均寿命达到85.5岁,位居世界前列,这与其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密切相关。

香港的公立医院和私营医院各司其职,90%的病人住院会选择公立医院,而70%的门诊患者则选择私营医院。这种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分流了患者,避免了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

再看美国,其急救体系强调社区参与和社会急救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急救响应时间较短,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急救网络和高度专业化的调度系统。同时,美国非常重视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将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作为必修课程。

03

改进建议

针对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完善基层急救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急救中心,发展120急救网络,加强急救站点建设,缩短急救响应时间。

  2. 加强调度员专业培训: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涵盖基础急救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定期组织复训和考核,确保调度员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3. 提升社会急救能力:普及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方法,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可以考虑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

  4.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急救站点,确保急救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口密集区域。同时,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急救能力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的相关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同时,为急救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消除其施救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北京市政府针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大类改进措施,包括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统一监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能力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大于95%。

完善医疗急救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能够建立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急救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