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慢性萎缩性胃炎:四联疗法带来新希望
告别慢性萎缩性胃炎:四联疗法带来新希望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主要导致上腹部不适、胀气、早饱及嗳气等症状。其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近年来,医学界在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四联疗法已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选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主任赵君宁指出,由于不规律饮食、生活压力等因素,不少年轻人出现胃部不适,甚至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据统计,73146例胃镜检查中,约20%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非指胃腔缩小,而是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减少,导致胃黏膜变薄。根据萎缩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随访,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要病因。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口腔-口腔、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最终引发萎缩性胃炎。
专家建议,40岁左右应做一次包含胃肠镜的全身体检。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尽早进行根治治疗。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主任赵君宁强调:“年轻时就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且不复发,也就是尽量不让40岁以上还带菌,那么以后胃发生萎缩、肠化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
目前,四联疗法已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案。该疗法由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组成。常用的抗生素组合包括甲硝唑、四环素、克拉霉素等。推荐疗程为10-14天。
西班牙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四联疗法在欧洲的使用率从2013年的8.6%增加到2021年的39%。其中,10天疗程的单胶囊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高达92%。研究还发现,无论研究地区的抗生素耐药性状况如何,该治疗方案均展现出了优秀的治疗效果。
最新突破:凯普拉生带来新希望
在2024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上,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对比了新型抑酸药物凯普拉生与传统艾司奥美拉唑在四联疗法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凯普拉生的根除率为87.8%,非劣效于艾司奥美拉唑的82.5%;在符合方案集人群中,凯普拉生的根除率更是高达93.5%,显著高于艾司奥美拉唑的88.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英莲教授指出,凯普拉生具有更快、更强、更持久的抑酸作用,特别适合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的情况下使用。此外,凯普拉生在克拉霉素耐药组患者中的根除率仍高达83.5%,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专家建议:及早筛查,规范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可能发展为胃癌,但大部分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癌变风险较小。关键是要及早发现,规范治疗。专家建议,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每3年复查一次胃镜,中重度患者则需每年复查。同时,要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这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记住,及早治疗是预防疾病进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