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疫苗接种,你真的了解吗?
破伤风疫苗接种,你真的了解吗?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可主要导致肌肉强直和抽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感染破伤风,其中约30万人死亡。然而,这种致命疾病却可以通过简单的疫苗接种得到有效预防。
破伤风疫苗有哪些种类?如何接种?
目前我国使用的破伤风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用于儿童基础免疫,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用于儿童加强免疫。
吸附破伤风疫苗:主要用于高风险人群和孕妇。
儿童接种程序如下:
- 3、4、5月龄进行3剂次基础免疫
- 18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 6岁时再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DT)
成人每10年需加强接种1剂次破伤风疫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创伤机会较多者),建议每5年加强一次。
特殊人群如何接种破伤风疫苗?
孕妇:可在妊娠第4个月接种第1剂次,6-7个月时注射第2剂次,以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建议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具体接种间隔需遵医嘱。
破伤风疫苗接种的常见误区
- 不是所有伤口都需要打破伤风针
清洁伤口:在身体相对干净、毛发较少部位的伤口,如果在6小时以内得到消毒处理,破伤风杆菌定植和感染风险较低,一般不需要打破伤风针。
不洁伤口:若伤口超过6小时未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受伤部位是腋窝、腹股沟、会阴部等相对较脏的部位,需要根据疫苗接种史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
污染伤口:被污物、泥土、粪便污染的伤口,包括钉子扎伤、锈蚀刀具深度割伤、农作物杆茎叶刺伤、被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是最应该关注的伤口,需要根据疫苗接种史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
- 疫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年龄:新生儿和老年人的疫苗反应通常较低,抗体下降速度也更快。
性别:女性对某些疫苗(如甲肝、乙肝)的抗体反应更高,但抗体下降速度也更快;男性对白喉、破伤风等疫苗的抗体反应更高。
健康状况:患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人群,疫苗反应可能较差。
- 主动免疫 vs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持续抗体,是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办法。
被动免疫:即“破伤风针”,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只能提供短期保护,且过敏风险较高,仅作为应急使用。
破伤风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疫苗接种和正确的伤口处理,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破伤风疫苗的接种,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