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文学3.0时代:跨界融合助出圈 中国IP全球共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文学3.0时代:跨界融合助出圈 中国IP全球共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kww.hk/a/202412/02/AP674d32dde4b0f8a56f76999a.html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近20年,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在郑州举办的2024中国文学论坛上,专家、学者和网文大咖们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从自主生长阶段、有序发展阶段进入新的融合发展阶段。在网络文学3.0时代,网络文学的创作主题不仅迅速更新迭代,小说世界建构更复杂多元,精品作品不断增加,网络文学IP融合发展带来了改编短剧、动漫、游戏等跨界出圈,更激发了大量海外创作者以中国元素为灵感进行创作,并在海外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学生态。“网络文学界正在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表示。

迭代更快 精品更多

上海网络作协会长刘炜(血红)表示,现在的小说世界构建更加复杂多元,角色形象生动、个性复杂,行为轨迹多变。网络文学的叙事方式正从单一化走向复杂化、网络化、立体化,精品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网络文学中将诞生真正的经典之作。“与过去几年相比,现在受欢迎的网络文学素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我相信网络文学的题材和主题每3到5年就会经历一次重大的更新和迭代。”

出生于1999年的江苏网络作协副主席王怀誉(三九音域)是番茄小说网殿堂作家,以《超能:我有一面复刻镜》《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我不是戏神》等代表作深受网友的喜爱,曾入选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新人榜。他认为网络文学所提供的“爽感”早已不是最初的“打怪升级”的“小爽”,而是关系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大爽”,“既要有足够的脑洞,还要有足够的代入感,更要有独特的世界观。”

河北网络作协主席崔浩(何常在)则认为,网络文学3.0时代的创作变化趋势正是反映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不同时期出来的爆款产品,它所代表的思想和当时的环境是契合的。它代表了当下阅读这些作品的年轻人们,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心理变化,同时折射了社会对这些年轻人的影响,这些作品正是契合了他们的心境。“网络文学要直面市场,直面读者,更要直面时代,要体现整个社会心态的变化。”

作为网络文学领域的70后,江苏网络作协副主席刘晔(骁骑校)更是开玩笑地说,自己已经是网络文学行业的“老作家”了,自己现在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篇幅,都已经与1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这都离不开对自己的“倒逼”,并开辟出一条新赛道,“精品短篇”,“大家都在尝试拓展网络文学的边界,打破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界限,以后大的趋势是大家都是文学,没有所谓传统与网络之分。”

跨界融合 全球“开花”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在海外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生态。这不仅是完成从文本向行业的转变,更是将一种文化生态传播至全球各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落地进程加快,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已经成为文化的引领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学习样式,吸引海外作者以中国文化元素创作,也吸引世界各地广泛去模仿中国的网络生态。”何弘谈到,中国网络文学IP成为文化资源,带动了优秀的影视剧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传播热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扎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策略包括自发翻译和推广,以及针对不同地区读者受众的文本深度调整。例如,中国作协面向海外Z世代开展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遴选了《雪中悍刀行》《芈月传》《万相之王》《坏小孩》4部作品,向不同语种的地区推广。这些作品在海外点击量大,成为文化热点,吸引了大量粉丝。

何弘介绍,今年,中国网络文学传播项目推出了6位作家的作品,推荐给海外读者,以扩大中国网络文学现象的海外认知度。同时,通过翻译推广和作家本人的推广,希望吸引更多海外读者。

“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包括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广泛兴趣,以及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的大量受众。这表明,只要找准定位和把握特点,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读者。”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表示,网络文学与游戏、动漫等其他ACGN领域的结合,可以形成多形态的作品,增强IP的影响力,跨界打造超级IP的模式,可以维持数十年,影响几代人。谈及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王雷认为,下一步的重心应该是跨界打造类似星球大战的国内超级IP。目前,中国在文化出海方面有两种方式:局部出海和整体出海。局部出海指的是网络小说直接出海,而整体出海则是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形式,如动画片。尽管中国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超级IP,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黑神话:悟空》等,但这些并非由当代人创造。因此,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超级IP,实现跨界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认为,无论是网文IP的国际传播还是网文业态被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都表明中国网络文学IP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当下,网文IP融合发展将更充分地挖掘中国网文原创内容优势,并将内容创新推进到业态创新、产业链创新。这种创新必将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凝聚为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也将为参与或引领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AI越强大 写作者的原创性越珍贵

此次论坛上,AI写作对网络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也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门话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认为,平庸的作品才可能被AI替代,AI并不会对有质量的写作产生多大的威胁,“我们可以对新事物抱有好奇心、求知欲,但是也不要太过大惊小怪。总有一些东西是恒定的、共通的,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而人性是基本恒定不变的,这也决定了文学不会有多本质性的变化。”

“AI的模仿能力越强,对写作者的要求会越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写作者的创造性会显得愈加珍贵。乔叶说,写作者们怎么理解、体验、表达自己的“一手生活”,怎样将各种学习成果应用于创作中,如何让小号的“我”扩张成长为大号的“我”,并最终形成独具个性的创作成果,可能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道路。“写作是一门修行,作为写作者,我们需要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人民学习,把自我变得更加强大,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只有根扎得足够深,才能向上生长得足够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则认为,应该正视AI对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她认为,AI生成内容尽管无法代替原创作品,但其在下游产业链转化方面却提供了便利,如一键生成图片和视频。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则呼吁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他指出,人工智能或将成为搅动网络文坛的一条“技术鲶鱼”。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创作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同时应看到数字化的转型、信息化的赋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工智能文学与网络文学合二为一,或将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人工智能被用于文学创作,应积极地拥抱它,而不是漠视它,更不能排斥它。

配稿:河南网文作家数量全国第二

郑州、河南的网络文学创作活动异常活跃,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网络作家,形成一股重要的文学力量,对中国的网络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日前公布,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麦苏执笔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荣获优秀作品奖,该作品聚焦河南嵩山脚下的桃源村的七年巨变,通过三代村民接力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中原第一村”的创业历程。以麦苏等为代表,一大批来自郑州、河南,扎根郑州、河南的优秀网络作家,正在以新的形态和更加年轻化的叙事讲好郑州故事、河南故事、中国故事。

数据显示,河南网文作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会说话的肘子、舞清影、安向暖等著名网文作家均来自河南。上海网络作协会长刘炜(血红)表示,河南的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大,作品表现优秀。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如古代名人的故事和历史文物等,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源。刘炜感慨地说,“我非常羡慕河南这样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省份。此外,众多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都为网络文学的新一代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麦苏认为,网络文学作家们应更加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她强调,网络文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更应该承担起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使命。她鼓励作家们深入挖掘河南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转化为网络文学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网文新生力量崛起 平台扶持前辈鼓劲

“文学少年”挺进网络文坛。当下网络文学作家阵营已经呈现出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同屏”且迭代加速的格局,而90后、Z世代,特别是00后作家正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为网络文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会的网文大咖亦纷纷寄语年轻人,勇于下笔,努力勤奋,争取做文化强国建设生力军中的一员。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认为,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整体上的创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95后、00后的作家不断涌现出来,他们的创作既继承了网络小说“好看”的特点,同时在故事架构、立意以及细节的处理上又有自己新的东西,总的来说是在进步和提高的。

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表示,番茄小说作为国内头部的综合阅读平台,非常注重内容生态建设,挖掘、培育优秀新人作家,加大扶持原创精品内容的力度。持续通过平台扶持,引导优质内容生产。今年,番茄小说上线了面向长篇优质作品的“乘风计划”和“揽星计划”,面向短篇作者的“灵思计划”和面向长篇头部作品的“皓月计划”等10余个扶持计划,对全站32个分类的作者发放了超5000万元的额外奖金。针对平台优秀的年轻作家,开设了丰富的线下和线上培训。去年7月至今,番茄小说先后举办了3届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此外,线上还推出番茄作家课堂,经过4年多的积累,目前作家课堂上线了近百期培训课程,超百万人次的新人作者自主学习,获得提升。

浙江网络作协副主席蒋达理则认为,想要从事网文创作除了对写作天分有一定要求,对创作的勤奋程度也有要求,因为要求每天都得更新。“我如果写了第一章,就至少要把这个作品完成。如果我没有这个恒心的话,我觉得也挺难的。”

而周志雄则建议,一旦写作形成了自己和读者都熟悉的固定模式,就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深入到生活中寻找故事的原型、体会人生的百态,不断突破自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