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教你拍出古建筑大片
7招教你拍出古建筑大片
克多.雨果说过:“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式古建筑有着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信息以及地方特色。那我们在旅途中遇上一些独特的古建筑时,我们要如何去拍摄出它的雄伟,展现出建筑的古色古香呢?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些中式古建筑的拍摄技巧,希望各位小主们好好学习哈~
1. 寻找对称
中国古建筑,特别是皇家的宫殿建筑特别崇尚对称、稳定之美,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因此,拍摄这类建筑时,使用对称构图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
看到这图可能马上会有人吐槽,“我当然知道正面拍最好看,但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游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多,怎么拍啊?”
那么谁说对称构图就一定要从正面直拍全景的呢?看看下边这幅
上图寻找到了恰当的拍摄角度,两个屋檐和祈年殿的顶部构成了完美对称。
再进一步放大画面,聚焦细节,你会发现中国古建筑处处充满了对称之美,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和利用了。
2. 加入环境因素
除了拍摄建筑本身,环境中的一些元素能够对建筑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善用它们,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氛围和突出主题,使整幅画面更加丰满、生动。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故宫角楼。
对称构图展现出角楼的端庄、稳重。
同时,利用水面倒影,让建筑与倒影相互呼应,可以增强建筑的延伸、重复感,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为画面增添感染力。
再来看看这一个例子,颐和园十七孔桥
春季的颐和园,鲜花绽放,利用形态自然的花枝搭建框架,在突出季节特征的同时,也让十七孔桥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再来看看这个例子,冬季景山公园,远眺古建筑群。
3. 发现细节之美
拍摄古建筑时,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宏大的主题上。仔细观察周边环境,你会发现一些独特、精致的细节。
细微的景物往往能赋予画面一种延伸感、思考性和故事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意蕴深厚。
或威严,或悠远,或精美,或华贵......重点刻画,聚焦细节能折射出整个建筑的特征,赋予照片不同的韵味。
4. 用线条强化表现力
拍摄建筑不一定要大而全,很多时候力求简洁的画面反而能赋予照片出众的表现力。
拍摄前仔细观察建筑的外形特征,选择相应焦距,在取景器里精心构图,能起到突出建筑局部特征的作用。
如下图,故宫红墙。
5. 用框架丰富画面层次
将建筑安排在环境自然形成的框架中,可以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在古建筑中经常可以寻找到这些天然的框架,如门廊、窗户、通道、栏杆、树木等,形态多样,具有规则的轮廓之美。
合理利用它们,让观众透过这个框去观察画面所突出表现的主体,更好地丰富画面的层次。
6. 善用倒影
建筑周围存在水域时,常常会采用平稳的对称构图,使建筑与倒影虚实结合,交相辉映。
不过,倒影的表示形式并非如此单一。
微风拂过水面,带起细小的波纹,倒影从真实变为抽象,作为建筑的点缀,此时不应采取水面在中央的对称构图。
7. 黑白与影调
古建筑往往有厚重的历史感与凝重感。适当后期调低影调,降低饱和度乃至转成黑白,更适合表达特定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