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艾灸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艾灸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研究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9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656f811985bb
2.
http://shcb.x-publish.com/shtml/shcb/20240812/127381.shtml
3.
http://www.sdllsrmyy.com/show.asp?id=1779
4.
https://www.cfnews.org.cn/newsinfo/7426119.html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602
6.
https://www.jx.chinanews.com.cn/news/2024/0515/96942.html
7.
https://www.jd.com/pccontent/1128685
8.
http://www.bjygzx.org.cn/bxjk/202406/t20240620_306325.htm
9.
https://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2699

近年来,中医艾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艾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结肠炎、泄泻等症状,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01

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

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的一种传统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是肠黏膜屏障和脑-肠轴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局部病变,并波及全身影响人体多个系统,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艾灸可通过调整有益菌和致病菌的比例、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包括TLR/MyD88/NF-κB和PI3K/AKT等。这些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调节脑肠肽的表达,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稳态。

02

临床应用:以慢性结肠炎为例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炎性水肿、溃疡频繁发作并伴有出血现象。患者常出现左下腹部疼痛、腹泻、便秘或腹泻反复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全身消瘦、贫血等表现。

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时,艾灸主要通过温补神阙穴来发挥作用。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具有调和气血、温阳固本的功效。艾灸神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除了艾灸外,其他针灸疗法如毫针法、拔罐和穴位注射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毫针法通过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的穴位,来调整肠胃活动;拔罐利用负压吸引原理促进气血流通;穴位注射则能增强药物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03

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艾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科学依据。例如,有研究发现,电针或艾灸可降低IBS患者前扣带回皮质、右侧岛状皮质和前额叶皮质等相应功能性大脑区域内的活化体素,调节粪便特征菌含量和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此外,“三九灸”作为一种在冬季进行的艾灸疗法,特别适合治疗虚寒型消化系统疾病。督灸和脐灸是其中的主要形式,能够温肾壮阳、行气破瘀、驱寒利湿等。督灸治疗常见疾病包括胃痛、泄泻、呕吐、便秘等;脐灸则适用于胃肠系统疾病、小便不利、水肿、肥胖等多种病症。

04

总结与展望

艾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的机制已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证实。然而,艾灸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且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艾灸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