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千年匠心,香飘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千年匠心,香飘世界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7%B1%BB%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4%BB%A3%E8%A1%A8%E4%BD%9C%E5%90%8D%E5%BD%95/63316131
2.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0717/c73430967597471bbe7390bc1c3da0f0/c.html
3.
http://gd.people.com.cn/n2/2025/0105/c123932-41098392.html
4.
https://4g.dahe.cn/news/202501051875560
5.
https://5thpublisher.com.cn/index.php/CCTW/article/html/2233/
6.
http://www.tuxuetea.com/hangye/143.html
7.
https://www.chashengapp.com/cha/841.html
8.
http://www.boaoactrc.com/nd.jsp?fromMid=351&id=90
9.
https://www.dyxy.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71037.html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也体现了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独特价值。从唐代的蒸青饼茶到宋代的龙凤团茶,再到明代炒青绿茶的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如今,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01

历史渊源:千年茶文化的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饮茶的功用主要局限在解渴、解酒、佐餐、药用、祭祀、养生等方面,也出现了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初步倾向。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唐肃宗下令禁酒后,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扩展。开元之后,饮茶普及。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生动地描绘了茶风“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的景象。当时,从山东到河南,再到陕西,许多城镇开办茶店,处处可以买到茶喝。南方所产茶叶,大多沿大运河销往北方。茶叶消费从南方传至中原,再从中原传向塞外。

唐代茶风的兴盛,与唐代的茶叶生产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唐朝茶叶主产地遍及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八大茶区的43个州郡,已基本构成现代茶叶产区的框架。“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并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唐代茶风的兴盛和饮茶品位的提高,还得益于陆羽等人的推动。陆羽《茶经》的问世,让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饮茶活动,成为充满情趣和诗意的文化现象,使茶道具有了澄心静虑、畅心怡神的美学含义。正如宋代梅尧臣所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宋代是茶风炽盛的王朝,诚如王安石《议茶法》所言:“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如果说唐代茶道流行的最大贡献是形成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那宋代茶风炽盛的最大成就是将这种生活艺术演化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代茶艺更为精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重在玩其味的茶游戏。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沉迷于新奇刺激的斗茶和分茶游戏中。斗茶,因为要品评高低,决出胜负,故又称“茗战”。斗茶除比较茶叶品种、制造、出处、典故和对茶的见解,还要比较烹茶的用水和水温以及汤花等。斗茶赢家的茶叶可作御茶进贡,献茶人也能因此升官发财。地方官员为博取皇帝欢心,极力参与并鼓励斗茶。苏辙《和子瞻煎茶》诗云:“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形容的正是这种炽热的斗茶风气。

明代倡导的以散条形茶代替饼(团)茶、以沸水冲泡的瀹饮法改变了传统的研末而饮的煎饮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大学者沈德符,称瀹茗法为“开千古茗饮之宗”,为明清饮茶习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明代还出现了别具一格的“焚香伴茗”。所谓“焚香伴茗”,指品茶时在茶室内焚香,这不仅增加了清香之气,更增添了一份情趣,让饮茶人产生舒适之感。“焚香伴茗”的茶俗一直延续至今。

清代出现了红茶与乌龙茶这两大新的茶类,至此,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我国茶叶结构的六大种类正式形成。清代与茶有关的礼仪甚多,民间婚嫁中茶叶必不可少。据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淮南一带人家,男方给女方家下定亲的聘礼,此礼中“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此习俗沿自宋代,取其“种茶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之意,清人认为茶树贞洁不移,以茶行聘,寓意婚姻天长地久。据清代福格《听雨丛谈》记载:“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用茶行聘是很严肃的事情,并且只能在娶正室时运用。

02

主要流派:制茶技艺的百花齐放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主要包括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每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特点。

  • 绿茶:以炒青、烘青、晒青等工艺为主,讲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 红茶:采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茶汤红亮,香气浓郁。代表品种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 乌龙茶:半发酵茶,工艺复杂,包括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等环节。代表品种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 白茶:工艺最为简单,主要通过萎凋和干燥完成。代表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加入闷黄工序,形成独特的“黄汤黄叶”。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茶性温和。代表品种有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03

保护传承:让千年茶艺焕发新生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标志着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内,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 建立非遗名录体系: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 开展传承人培训:通过师徒传承、职业教育等方式,培养新一代制茶技艺传承人。

  • 推动茶文化进校园:将茶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发展茶文化旅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让传统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 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既要保护好这份文化遗产,又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让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