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证据揭露731部队更多罪行细节
新证据揭露731部队更多罪行细节
2024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731)部队本部大楼将面向公众重新开放。此次重启不仅新增了“殉难者名单墙”,刻录了2805名殉难者名单,还推出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珍贵文物及史料特别展》,展出了2082件新搜集的档案、史料、文物和文献出版物。这些新证据的公开,再次将731部队的罪行推至公众视野。
新证据揭示更多罪行细节
2024年5月,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开了一份重要档案——《731部队本部身上申告书》。这份档案原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2023年转交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由研究人员进行整理、解读和研究。
这份名为《731部队本部身上申告书》的档案,记录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少数未跟随部队整体撤离回国的731成员留下的“个人信息登记表”。档案显示,大部队撤离时,还有52人没有跟随部队一起回到日本。这52人中,14人被拘捕羁押到前苏联境内,38人隐藏身份混迹在中国各地。他们以个人为单位回到日本后,填写了个人情况登记表,即此次公开的《731部队本部身上申告书》。
这份69页的档案,完整记录了52人“姓名”“兵种”“入队时间”“战争结束前所属部队”“战争结束时的履历”等信息,清晰还原了这些人从进入731部队开始的参与系列犯罪活动和在不同部队间流转经过,以及在1945年8月败退到回国期间的活动轨迹与辗转历程。
重要发现:731部队与516部队的关联
通过研究《身上申告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731部队与齐齐哈尔516部队之间存在人员调转。档案中记载了一名叫平川义仁的成员,他在1944年1月到12月期间在关东军化学部516部队,1945年1月开始转入731部队。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日本侵华化学战和细菌战之间,731部队和516部队有人员的调转和流动。
揭露军医培养机制
《身上申告书》还发现了731部队与伪满国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同培养少年兵的佐证。档案显示,岩丸宗彦等4人曾以军属学生的身份从日本国内来到哈尔滨,进入731部队后,随即被送往伪满国立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为期三年的所谓“医学”学习,毕业后回归到731部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以伪满国立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代表的日伪时期的东北地区医科大学是731部队医学犯罪的延伸机构,它们配合731部队实施了人体实验和细菌战。
首次披露“情报员”职位
《身上申告书》首次披露了731部队设有专门“情报员”职位。档案中记载的一名情报员曾在1938年到北京、天津刺探情报,1941年到浙江杭州刺探情报。值得注意的是,1941年他到杭州刺探军事情报的时间,正好与日军对浙江实施细菌战的时间相吻合,这表明情报员的活动与细菌战的实施有着密切联系。
石井四郎:策划销毁证据的主谋
731部队的创始人石井四郎,在战败前夕就开始策划销毁证据。1945年8月,得知苏联对日本宣战的消息后,石井四郎立即着手毁灭证据的工作。他不仅将一部分特别重要的研究资料悄悄带走,还带走了滤水机和疫苗等物资,却对驻扎在苏联边境附近的分支队军医弃之不顾,导致部分军医被苏联军队扣押。
为了彻底销毁证据,731部队采取了多种手段:
- 焚烧文件:动用三个锅炉和焚尸炉焚毁各种文件资料、标本和实验设备。由于罪证太多,还采取了就近挖坑焚烧掩埋的办法。
- 炸毁建筑:对所有建筑进行爆破,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迫击炮弹,证明日军用迫击炮向731部队建筑进行了炮击。
- 毒杀活体:用毒气杀害关押在特设监狱里的“马路大”(实验对象)、部分劳工以及实验用的各种动物。
为了保守秘密,石井四郎给部队成员下达了三项命令:
- 返回故里也要隐瞒自己曾在731部队服役的事实,掩饰自己的从军履历。
- 不得担任一切公职。
- 严禁部队成员相互联络。
这些命令直到战后若干年都没有解除,显示出石井四郎对战犯罪行的极度心虚。
历史真相与警示意义
731部队的罪行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他们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体实验,还实施了细菌战,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亡。石井四郎曾明确表示:“为了做一些日本‘国内不能做的事情’,要是‘去中国东北北方就能做了’。”这揭示了731部队成立的初衷就是进行在日本国内无法实施的残忍实验。
尽管731部队试图销毁所有证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证据被发现,这段历史的真相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新证据不仅补充了历史资料,更为深入研究日本细菌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历史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731部队的罪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这些新证据的公开,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更是对后人的警示: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