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细菌:从健康威胁到人体益友
揭秘细菌:从健康威胁到人体益友
202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细菌类重点病原体目录》,列出了15种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耐药细菌。这份目录将这些细菌分为关键、高度和中度优先级,其中关键优先级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耐第三代头孢菌素肠杆菌等。这些细菌之所以被列为关键优先级,是因为它们对最后手段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能够将耐药性传播给其他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细菌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裸露在拟核区域。此外,细菌还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二分裂,即一个细菌分裂为两个。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20-3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这种快速繁殖能力使得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增长,这也是为什么细菌感染容易迅速扩散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些细菌对人体有害,但并非所有细菌都对人类有害。实际上,人体内存在大量有益的细菌,它们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例如,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增强免疫力,甚至影响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然而,有些细菌确实对人体有害,它们被称为致病菌。致病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食物、水、空气或直接接触等,引发各种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细菌传播,导致胃肠道疾病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人受到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并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原因是卫生条件较差、饮用水和食物质量控制不足。
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前后、上厕所后,以及触摸动物后,都应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正确处理食物:确保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类、蛋类和海产品。使用食物温度计检查肉类是否达到安全内部温度。
避免交叉污染:生肉、禽类、海鲜等应与熟食分开存放,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处理生熟食品。
安全储存食物:食物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冷藏食品应保持在4°C以下,冷冻食品应保持在-18°C以下。避免将食物放置在室温下过长时间。
注意食品保质期:购买新鲜食品,并注意其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清洁食材:在食用前,应彻底清洗蔬菜和水果,去除表面的污物和细菌。
保持厨房卫生:定期清洁厨房台面、刀具、砧板和其他厨具,防止细菌滋生。
个人健康监测:注意个人健康状况,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处理食物。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许多细菌对人体有益,它们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细菌视为敌人,而是要学会与有益细菌和谐共处,同时防范有害细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