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你睡个好觉!
中医助你睡个好觉!
在中医理论中,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中医认为,人体的睡眠节律与自然界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
中医眼中的睡眠节律
中医强调,最佳的睡眠时间是亥时(21点-23点)至寅时(3点-5点)。亥时是三焦经旺盛的时刻,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得以修养生息,使人身体无大疾。子时(23点-1点)是胆经最旺的时刻,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如果经常熬夜会伤及胆气,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中医助眠小妙招
足浴
取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各30克,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脚15-3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药枕
桑叶18克,炒酸枣仁30克,菊花30克,炒决明子20克,将药物研粉混合均匀,用纱布包裹缝好,装入枕芯中制成药枕,每隔15天更换一次药物。可以清肝明目、养心安神。
香薰
选择适合自己的精油,在洗澡的温水中加入数滴,浸泡15-20分钟,可达到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效果。可选择的精油有:檀香、佛手柑、薰衣草、安息香、玫瑰等。
音乐
舒缓的音律能够帮助人们顺畅情绪,消除紧张与烦闷。可以选择娴静悠扬的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江河水》等。也可选择悲凉婉转的二胡曲目,如《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
针对不同睡眠问题的中医解决方案
入睡困难
- 实火:轻症者可在白天进行20-30分钟的快步走或小跑;症状较重者可在睡前饮用莲子肉、莲子心、炒酸枣仁、夏枯草泡的茶水。
- 虚火:轻症者可选择八段锦、站桩或慢走中的一种活动;症状较重者可饮用莲子肉、百合、炒酸枣仁、炒柏子仁泡的茶水。
睡眠浅
- 调整生活习惯:下午避免食用易引起兴奋的物质,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
- 泡脚:睡前用夜交藤、红花、肉桂煮的热水泡脚15分钟。
易醒多梦
- 代茶饮:紫灵芝、炒酸枣仁、百合一起冲泡,睡前饮用。
- 泡脚:夜交藤、黄连、肉桂、丹参煮水泡脚。
醒后疲惫
- 饮食调理:用荷叶、冬瓜皮、生薏苡仁煲汤或煮粥;或用陈皮、玫瑰花泡茶饮用。
- 腹部按摩:按摩腹脐,健脾除痰瘀。
调节睡眠的“开关”
头部“开关”——印堂穴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螺旋状点按,每次3-5分钟,晚上临睡前效果更好。
手臂“开关”——太渊穴
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可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每次操作5-10分钟。
背部“开关”——命门穴
位于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双手握空拳背手到后腰处交替拍打,每组81下,每次3组,早中晚各一次。
腹部“开关”——神阙穴
位于脐中央,双手叠加按顺时针方向推揉,每组36下,每次3组,早中晚各一次。
腿部“开关”——阴包穴
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轻敲或点揉1-2分钟。
足部“开关”——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按压时有酸胀感,适合急躁易怒人群。
正确的睡眠姿势和起床方式
- 睡眠姿势:身体呈蜷缩弯曲状,以右侧卧为佳。头部不宜盖被子,应保持凉爽,腹部和脚部注意保暖。
- 起床方式:醒来后不要立即起床,先从侧卧蜷缩体位变为平躺体位,在床上躺一会儿,使四肢和关节伸展开,再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
中医调理睡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运用中药和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这些方法不仅副作用小,而且疗效持久,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