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患者的暖心护理指南
渐冻症患者的暖心护理指南
渐冻症,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罕见病,它会逐渐剥夺患者的运动能力,让他们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终可能连呼吸和吞咽都变得困难。面对这样的疾病,患者和家属应该如何应对?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一起来了解渐冻症患者的护理之道。
科学治疗:为生命续航
“我已经很多年没出过门了,今天终于能来逛公园,好好晒晒太阳,好好欣赏欣赏风景!”这句话来自一位渐冻症患者张先生。由于病情影响,他已经使用呼吸机多年,几乎无法平躺。在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科,医生们为他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并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综合治疗,张先生不仅改善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还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外出散步,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
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科主任李建军表示,渐冻症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不同的疾病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比如在呼吸功能受损时,及时使用呼吸机是非常关键的;在吞咽困难时,可以通过胃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等特色疗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家庭护理:爱的力量
在渐冻症患者的护理中,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刘继军和王金环夫妇的故事,就是家庭护理的一个感人范例。
刘继军在2006年被确诊为渐冻症,如今已经18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妻子王金环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丈夫的生命。
每天,王金环都要为刘继军进行多次护理:通过呼吸机维持呼吸,通过胃造瘘管喂食,定时翻身按摩防止褥疮,还要时刻关注各种突发状况。有一次夜间,呼吸机突然报警,短短2分钟内,刘继军就出现了呼吸停止的情况。在紧急处理后,他才转危为安。这样的惊险时刻,对于王金环来说,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为了更好地与失去语言功能的丈夫沟通,王金环还发明了一套“拼音交流法”。她将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各编为5组,通过数字和眼神确认,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这种创新的沟通方式,不仅让刘继军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让他感受到了被理解和尊重。
社会支持:让爱延续
面对渐冻症这样的罕见病,仅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教授在全国两会上呼吁,要增强对渐冻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金力建议,应该成立以神经内科为主的社区专业评估部门,科学评估患者的失能等级和实际护理需求。同时,将渐冻症患者纳入长期护理险的保障范围,让患者可以根据评估的失能等级,申请相应的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助。此外,他还建议社区养老食堂、健康驿站等助老设施向这类患者开放,提供更多社会支持。
在瑞典和日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认知症护理体系。他们强调“自立支援”和“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单元式护理模式,让患者在接近家庭的环境中得到照顾。这种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需求,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值得我们借鉴。
心理关怀:生命的温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教授指出,渐冻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身体状况,更要注重心理需求。患者及其照护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倦怠、绝望、愤怒等情绪。医生和家属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感受,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樊东升教授还强调,医生应该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让他们了解通过规范治疗和正确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这种科学的治疗观,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渐冻症虽然是一种残酷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医疗护理、细致的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患者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人性的温度。让我们一起为渐冻症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感受到无限的爱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