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睡眠令!如何让孩子睡够10小时?
教育部发布睡眠令!如何让孩子睡够10小时?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日睡眠要达10小时,初中生要达9小时,高中生要达8小时。然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监测数据,当前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仅为9.5小时,初中生为8.4小时,均未达到标准要求。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睡眠不足问题。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记忆力和情绪稳定。人脑中的下丘脑组织在夜间10时至凌晨1时会分泌促进发育的生长激素,如果睡眠不足,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三个“中断机制”:作业“中断”、校外培训时间“中断”和游戏“中断”。具体措施包括: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然而,政策的落实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山东省实验小学,学校实施了“作业熔断缓交机制”,允许学生在晚上9点前未完成的作业可以缓交。这一机制不仅没有让学生变得散漫,反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浙江温州鹿城区的南浦小学,学校利用放学前一小时作为学生集中完成作业的“黄金时间”,并开展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作业内容。
除了学校的努力,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睡眠质量同样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例如,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在睡前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合理安排午休时间等。同时,家长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家长经常熬夜,孩子也很难养成早睡的习惯。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晚餐过量或食用刺激性食物。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总之,保障孩子的充足睡眠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落实教育部的“睡眠令”,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