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跳五猖”:千年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淳“跳五猖”:千年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6年,高淳“跳五猖”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傩舞之一,“跳五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史渊源:纪念治水英雄的古老仪式
“跳五猖”起源于西汉时期,最初是胥河沿岸村民为纪念治水英雄张渤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张渤是大禹的后裔,曾带领民众疏浚河道,治理水患,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村民们创作了“跳五猖”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
表演形式:神秘而独特的傩舞艺术
“跳五猖”的表演形式极具特色。演员们佩戴精致的面具,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各种道具,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声,跳起粗犷有力的舞蹈。整个表演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表演开始时,五位壮汉首先入场站定,随后四位身着袍服、头戴面具的表演者上场,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和判官等“地神”。最后,五位身披铠甲、肩插金翎、手持双刀的“五猖”登场,将表演推向高潮。整个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出驱邪避灾、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文化内涵:融合多元文化的艺术瑰宝
“跳五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表演,更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艺术瑰宝。它巧妙地将巫、傩、道、释等不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精髓。
在表演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道士代表道教文化,土地爷象征着对土地的崇拜,和尚体现了佛教的影响,而判官则寓意着对正义的追求。这些元素的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传承保护:古老艺术在当代的新生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2008年,梅渚镇被中央文化部批准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5年,周国平获批为“跳五猖”省级“非遗”传承人。
同时,高淳区还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摄影大赛、民俗文化节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此外,当地学校也开设相关课程,将“跳五猖”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参与度。
结语:古老艺术的永恒魅力
高淳“跳五猖”作为一项古老的非遗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当代社会,它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图中展示了“跳五猖”表演的壮观场面,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各种道具,伴随着鼓乐声跳起粗犷有力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