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遇上“中国傩文化之乡”:永靖县的传统文化新演绎
双十一遇上“中国傩文化之乡”:永靖县的传统文化新演绎
“双十一”不仅是全民购物狂欢节,更是传统文化展示的新舞台。在甘肃省永靖县,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十一”活动正在上演:古老的傩舞戏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表演,向世人展示其神秘魅力。
神秘的“七月跳会”
永靖傩舞戏,俗称“七月跳会”,是流传于永靖县西部山区杨塔、王台、红泉和三塬等乡镇汉族聚居村落的古老艺术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宗教祭祀活动,成形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被誉为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独特的艺术表现
永靖傩舞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会手舞》和面具戏。《会手舞》作为开场戏,演员们头戴红缨鞑帽,身穿黑色古袍,手持鸡毛旗,在铿锵有力的锣鼓伴奏下,踏着“禹步”起舞,场面庄重而神秘。
面具戏则是永靖傩舞戏的精髓所在。演员们头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傩面具,身着古朴服饰,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演绎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面具形态各异,有人面、兽面、神面之分,每个面具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07年,永靖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2008年,“七月跳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荣誉不仅肯定了永靖傩舞戏的文化价值,也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永靖县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艺术。特别是在“双十一”这样的现代节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傩舞戏,不仅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多元文化的交融
永靖县作为黄河穿境而过的西北滨河小城,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是商贾云集、茶马互市的丝路要冲。这里融合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多种古文化,留下了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等珍贵文化遗产。
永靖县还拥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被誉为“最好的恐龙足迹”。炳灵丹崖千峰壁立、万壑耸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滔滔黄河在这里造就了黄河三峡的壮丽景观,成就了“塞上江南”“高原明珠”的美誉。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永靖傩舞戏正以新的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通过“双十一”这样的现代节日,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永靖县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让古老的傩舞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